文档介绍: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活题还为时尚早。”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深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上扎根,月球将成为人类移民太阳系其它地方的理想中转站。
有人已提出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制造玻璃、钢铁、铝、氧。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工艺问题。其次要考患如何利用这些原料在月球上大兴土木,毕竟月球上的真空环境、日照和温度变化与地面不同。地面上所用的工艺方法通常要火和大量的水,而这在月球上都难以做到。
科学家将通过研究和工程实践确定哪些动植物最适合移民月球,并且还要让他们“和平共处”。例如,从蜜峰到绿皮南瓜,哪些动物和蔬菜在什么条件下能相处得好,哪些在什么条件下又不能?哪些因素会对它们数量上的稳定构成威胁?
科学家已发现,地球上的海底、极地冰山下和喷泉沸腾的水中都有简单的生命形式存活,而且它们都处在出热口内。这些具有超强耐受力的生物体到别的星球上会怎么样呢?既然不知祸福,还不如先在月球上试验。
同样,一些会污染地球大气和河流的高能耗行业也可以外迁到月球上,因为那里不存在环境危害风险。60年代末,人类利用从月球附近拍摄到的照片首次真正意识到了地球环境问题,在当时拍下的那些“蓝色大理石”般的地球“老照片”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自己这个家园的秀美和出众,同时也目睹了它纤弱的一面。
人在月球上生存,需要有庞大的保障体系。到那里生活无疑是要冒风险的,所以,第一拨儿“月球移民”有可能根本就不前往那里,而是呆在地球“老家”里,采用所谓的“遥存在”技术遥控他们月球上的工作。这项技术将使操作人员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高带宽通信线路,“虚拟地”去到远距离以外的地方。月球上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由地面操作手操控的一台台机器将完成首批真正月球移民到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与真人不同,这些机器人不用照料,也不必花昂贵的代价返回地球。它它们还可以定期地对零部件进行修理、更换或重复利用。其中有些还是可完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但大多数将由地面使用摄像机和操纵器来进行控制。
在人员住所建设与维护和科学研究的诸多方面,这些机器人都可一显身手,不过最能显示出它们“本领”的还是那些有害和高危工种以及日常杂务。遥控操作装置和机器人装置都将会成为人类移居月球的开路先锋。
与地球上非常不适于居住的海洋、沙漠和极区等区域一样,月球也有一些使人类难以在它上面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特征,包括真空、极端冷热、辐射和资源难以利用等。虽然有多种缺点,但月球也有一些“与人为善”的优点。
首先,月球上有近一半的地区?quot;对着“地球,而且位置和距离基本不变。这将爲通信提供极大的便利。
其次,月球的整个表面都沒有水、雪、植被或灰暗大气的遮挡,看上去一目了然。月面很大,相当于非洲和澳大利亚的面积之和。月球表层1米厚的月壤之下还是月壤,但这里温度恒定,不受昼夜交替造成的极地冷热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深度之下沒有地下水,仅有极少的月岩,而且温度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