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综合科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自由组合,根据主题“可怕的白色污染”展开调查。可以访问有关单位或个人,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百度”查阅有关资料。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
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5、胶袋、一次性饭盒等白色污染物。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境的意识,自觉参与清除白色污染的行动。
2、在活动中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讨论、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低年级的以游戏、模拟现实为主,逐渐转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主,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用数学调查、计算、讨论,一方面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在这里,还不是从量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然后,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并求出小组内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进而计算出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铺开,占多大面积。可想到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从量化的角度来重新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写倡议书,让学生明白到怎样保护环境,消灭白色污染。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明白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明白保护环境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从意识到行动有质的转变,自己实际行动并号召大家消灭白色污染,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
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5、胶袋、一次性饭盒等白色污染物
学生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自备笔记本、照相机、录像机)
教学方法
课前给学生创设课外平台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亲近自然。课内互相交流与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展示着她的风采,大家想想春天有哪些美好的景象呢?好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春天吧!
请看大屏幕【百度图片】
春天美景1:
http://image./i?ct=&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EC%C0%B4%C1%CB&in=1939&cl=2&lm=-1&st=-1&pn=48&rn=1&di=&ln=2000&fr=&fm=index&fmq=56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48&-1&di&objURLhttp%3A%2F%2Fblog.%2F%2FMon_1103%2F16_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