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开封三贤祠.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封三贤祠.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9/1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封三贤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白和开封三贤祠广炎
有“七朝古都”( 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之称的开封,悠久的历史留给她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龙亭、铁塔、大相国寺为代表的传统景区,以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开封府为代表的新旅游景点,近年来远近闻名,节假日游人如织。而开封最古老、最有文化氛围的禹王台却被人冷落淡忘——包括开封人在内。
禹王台最早叫吹台,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著名盲人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得名。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次子刘武于大梁,为粱孝王,封疆初都于大梁(今开封),后迁睢阳(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其中有著名文士枚乘和司马相如)吟诗吹弹游乐,为此又增筑吹台,并在吹台兴建殿宇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称为梁园,又称兔园。入冬,梁园万树银花,玉宇辉映,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故“梁园雪霁”成为汴京八景之一。梁园后因战乱而荒落。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后来,因开封屡遭水患,人们怀念大禹治水之功,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吹台上修建一座禹王庙,这座古台从此就又叫禹王台了。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在吹台上修建了三贤祠,是禹王台中的一颗明珠。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
汴州梁园内,古木参天,衰草遍野。昔日巍峨的殿宇亭楼,已成了断壁残垣。萧瑟秋风送来阵阵南归的雁鸣,偏殿中传来觥筹交错之声。李白、杜甫和高适正酒至半酣,不拘形迹,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李白(701—762)时年四十四岁。三年前,他随吴筠入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终因放浪形骸、持才傲物,被玄宗“赐金放还”,还算体面地告别了政治舞台。白虽然仕途蹉跎,却因诗“空名动京师”。
杜甫(公元712—770)小李白十一岁,风华正茂,“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在洛阳两人相见恨晚,结为知己。这次两人如约到汴州,恰逢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遇,此时正值“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在梁、宋一带浪荡江湖。
李白、杜甫、高适都有宏大的政治报复,至深的文学造诣,而此时又都不得志。自然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三人酒酣古吹台,慷慨怀古,放眼四望,只见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坟墓已被犁做耕田,梁孝王的歌台舞榭早已踪迹皆无,枚乘和司马相如也已灰飞烟灭,不禁感慨万千。忽听窗外传来一阵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头袭上无限感慨。李白胸中顿起狂澜,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千古名作《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