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5/8/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方法。结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然而与乳腺导管扩张及阻塞有直接关系,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疾病主要分为肿块型、慢性瘘管型及急性脓肿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均痊愈。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患者复发率较高,所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助于其疗效提升,早日康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04-01 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临床中比较多,是一种***乳腺炎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感染所致,受到细菌的入侵,在输入管内繁殖导致的疾病产生[1]。非妊娠以及哺乳期的妇女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此疾病的隐匿性比较强,病情反复,所以临床的治疗存在很大的困难,治疗不得到,不及时都会让该疾病长期存在,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有上升的情况,因此危害我国妇女。本文就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受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有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接受治疗,均是女性患者,最小的26岁,最大的45岁,病程从12天之7年不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瘘管及发热等症状,具体构成比见表一:

乳房肿块型:乳房没有明显疼痛感,或者是存在肿块,疼痛感轻,表面没有炎症,全身症状也并没有发现,在进行乳房肿块检查的时候,能够发现其肿块的边界清晰,按压没有疼痛感。急性脓肿型:乳房出现明显急性炎症表现,或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通过对乳房肿块进行检查可发现肿块波动,部分患者脓肿自行穿破,全身出现明显炎症患者可见发热。慢性瘘管型:乳晕周围或者相邻乳晕部位出现长时间不愈瘘管或窦道,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慢性压痛肿块。

采用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肿块型患者:未出现急性炎症者,切除肿块并同时引流扩张乳腺导管,切除周围炎症组织。急性脓肿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将脓肿切开引流,对病变组织进行清除,防止复发。慢性瘘管型:切开并扩大引流瘘管,必要时可对瘘管及其周围的炎症组织、乳腺导管进行扩张及彻底切除,同时根据患者切面具体情况进行缝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延期缝合切口。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其中复发11例,%。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发病率虽然不是非常高,可是目前该疾病的发病率具有增长的情况。目前对于此疾病的发病原因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可能具有关联的因素如下:1、乳头畸形或内陷,以至于导管开口增大,引起炎症的感染。2、乳腺导管扩张或阻塞,一般来说,大乳管和乳头开口离得很近,因为管腔受到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而出现堵塞,引起炎症感染[2]。3、厌氧菌感染等导致的特殊感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