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以严谨的态度,辛勤的劳动,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耕耘、献身,他们的高贵品质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典型,不朽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在科学研究交流过程中,科学家逐渐地,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准则,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公正、合作、奉献。中国科协把科学精神归纳为八个字“求实、创新、协作、献身”。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呢?
一、在观察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求实和怀疑精神求实就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去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求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对我们小学生而言,最基本的求实就是说真话。怀疑是提出问题,想办法研究解决问题。那么小学生如何培养其求实和怀疑精神呢?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观察,大树和树叶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各地在这一时间的气候,温度是不一样,树叶颜色是有所不同,不能照着教材上的说,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到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说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但也要培养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提示他们去查资料研究。又如在教学自然十一册(人教版)磁铁一课中,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的实验中,由于两个磁极的线圈量差不多等原因,吸引大头针的颗数有时可能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观察的观象说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
二、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基沃斯博士说:现代科技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强烈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性,创新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科学家必须创新,创新是科学家的生命。我国现在各行各业正大力提倡原创精神,首创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呢?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中,几个同学说的土壤,浇水,天气,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土壤种子也可以发芽,进行介绍现在的一种新的养植方法--水养殖。又如还是本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第一课我们知道的太阳,除了简单介绍太阳的有关知识外,还要告诉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还不知道,要你们长大以后去研究,去创新,去发展。
三、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科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共同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科技活动,工业的创新、发展,都趋于大型化,不再是偶发性个人天才的表演,而是有大规模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这些群体,学派需要有很好的协作精神,协作已经成为科学家的共同规范。那么小学生怎样培养其协作精神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很好的时机。教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在阳光下第六课光强与光弱中需分小组测量向阳处,背阳处地面的温度,就要对小组人员分工。有的同学负责松土,有的同学负责搭支架,有的同学负责放温度计,读数,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制统计表,告诉他应该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又如该册该单元中“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一课,要分小组制作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