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国家大剧院.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大剧院.doc

上传人:n22x33 2015/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大剧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中文名:
中国国家大剧院
外文名: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开工时间:
2001年12月13日
建成时间:
2007年9月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美誉:
“湖中明珠”
简介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基础最深部分达到-,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
  
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悄然亮相。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批示到,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1958年——党中央决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国十大建筑。
后因文革原因国家大剧院工程一直未能上马。
1990年——文化部组建国家大剧院筹备处进行前期工作。
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三种建设方案的论证:
第一种 120000㎡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二种 97000㎡两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三种 105000㎡三个大剧院。最终建议方案总建筑面积100000㎡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地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12月——有国内5家设计单位提出了7个设计方案。
1998年 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同时开始其建设方案的估计竞赛。邀请17家,自报名19家,共提出44个方案。第一轮:5个入围;第二轮:(1998年11月)评选结果五个入围,其中三个中外联合进行方案修改。最终提出三个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巴黎机场设计公司方案,清华大学配合修改。
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部概貌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
  
胜地。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周长达600余米。
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每当夜幕降临,透过渐开的“帷幕”,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尽收眼底。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充满了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
  
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人工湖水域的设计理念来自京城水系,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去除浊物,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宁静清澈的水面和静谧宏大的椭球壳体下,笼罩着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