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引-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引-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doc

上传人:suijiazhuang2 2018/9/1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引-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4-:.-[1]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成员反复讨论和修改而成,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南修订的人员有(排名不分先后):张建中、赵辨、毕志刚、陆前进、郝飞、顾恒、郭在培、刘彦群、肖汀、徐金华、姚志荣、马琳、邱湘宁、邓丹琪、杜娟、李惠、李巍、刘玲玲、陆东庆、潘萌、涂彩霞、谢志强、李邻峰、金江、吕新翔、夏济平、张小鸣、张理涛、王培光、林有坤、赵明、姚煦、杨慧敏、卢彬、冯爱平、杨玲、朱莲花、农祥、张峻岭、宋志强、朱武。一、定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2]。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二、病因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3]。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2-3]。三、发病机制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3]。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非免疫性机制包括肥大细胞释放剂直接诱导,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烯酸代谢等;还有少数荨麻疹患者目前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不依赖于肥大细胞活化[2-4]。四、临床表现及分类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其发作形式多样,多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按照发病模式,结合临床表现,可将荨麻疹进行临床分类[2]。不同类型荨麻疹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五、:应详尽采集病史和全面体检,包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发作频率,皮损持续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