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学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9/16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学毕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学毕业论文摘要在古典文体学中,文体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文章整体。文体的生成遵循着“协和以为体,奇出以为用”和“体一用殊”的:以文章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规定性(即“体”)为根据,通过表现形式与表现对象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生成特征各异的现实文体(即“用”)。古典文体学中各种辨体思想,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体生成中“体和用奇”和“体一用殊”规律。不同视角辨体思想的互补与交融,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古典文体学的面貌。关键词体用论;文体生成;文体特征;辨体如果从20世纪30年代薛凤昌的《文体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和施畸的《中国文体论》(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版)算起,中国古典文体学的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无论在的收集整理方面,还是在的拓展深入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严格说来,学界迄今尚未对中国古典文体学的体系构成有一个相对准确完整的认识。把握古典文体学的体系构成,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一是明确古典文体学的核心范畴“文体”的基本内涵,二是确立古典文体学的论基础。关于“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笔者已另文论析,此处不拟详论。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古典文体学中“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是相对统一的,其普遍用义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文章整体。古典文体学正是以诸多特征各异的“文章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揭示文体的生成规律,文体的内部结构,描述文体的表现特征,辨析文体的类别异同,文体的流变,……在不断认识文体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古典文体学的基本方法论——体用论。一体用论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论。这种思想方法产生于先秦,于两汉,成熟于六朝,经历代不断丰富完善,成为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种文化形态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古人言体用,在不同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用义,综而言之,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形:[i]其一,体表示事物的本体和本质,用表示本体的表现和作用(这里所说的“作用”不是指狭义的实用功能,而是指事物在各种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和存在形式等)。如《论语·八佾》载:“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学而》又载孔子语:“礼之用,和为贵。”“礼之本”相当于“礼之体”,指礼的本质或本体;“礼之用”则是指礼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再如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这里的“本”和“用”,也相当于“体”和“用”。后两句是说,道家认为虚无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而因循(即根据、遵循自然之道)则是虚无之道的作用和表现的具体形式。又如《坛经》:“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念之本,念即真如之用。”真如是指最高的精神本体,念(具体思想活动)是这一精神本体的作用和表现。上述对体用及其关系的两种理解,虽然有所区别,但其间自有相通之处:体无论指本体还是实体,都表示事物相对本质稳定的形态和特征;用无论指表现还是作用,都表示事物相对具体变化的形态和特征。因此古人言体用,注意的是其道理相通处,而不计较其中的差异。如朱熹《朱子语类》卷六云:“只就那骨处便是体。如水之或流,或止,或激成波浪,是用;即这水骨可流,可止,可激成波浪处,便是体。如这身是体,目视,耳听,手足运动处,便是用。如这手是体,指之运动提掇处便是用。”这里所说的体主要是指物质实体,用是指实体的运动、功用和变化。又云:“体是这个道理,用是他用处。如耳听目视,自然如此,是理也;开眼看物,著耳听声,便是用。”这里的体则是指道理,用则是指这一道理的具体的表现和作用。纵观古代关于体用的论述,古人所说的体用关系基本包含了今人所说的抽象与具体、本质与表现、实体与作用、本体与变化、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等多种关系。正是由于理论内涵的这种包容性和丰富性,体用论得以成为中国古代思想中最为基本、最为普遍的方法论。体用论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但有两个基本规定:其一可称为“体一用殊”。如梁武帝萧衍《立神明成佛义记》云:“夫心为用本,本一而用殊,殊用自有兴废,一本之性不移。一本者,即无明神明也。……而无明体上,有生有灭,生灭是其异用,无明心义不改。”(《弘明集》卷九)这里的“本一而用殊”,也即“体一而用殊”,意为事物的本体是始终如一的,而事物的具体作用和表现却是变动不居的。“体一用殊”强调的是体用关系中的差异性。其二可称为“体用不二”或“即体即用”。这是强调体用关系中的同一性。如沈绩注上引萧衍语云:“夫体之与用,不离不即,离体无用,故云不离。用义非体,故云不即。见其不离,而迷其不即,迷其不即,便谓心随境灭也。”(《弘明集》卷九)“不离”是说体与用的同一性,“不即”是说体与用的差异性。《坛经》云:“慧定体不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这是以体用不二论定慧关系。程颐《易传序》云:“至

最近更新

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审定版 118页

国考言语理解常见题型及完整答案一套 118页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可.. 117页

山东省济南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 11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 119页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强化真.. 12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 118页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及.. 119页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附.. 118页

甘肃省兰州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 116页

章晓铭原创言语理解与表达全真模拟题学生专用.. 118页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最新 119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括文意)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及.. 118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训练题库及参考答案 115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逻辑选择题详解及备考及参考.. 119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课讲义(语句表达题)一套 117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排序题标准卷 117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必考题 113页

辅警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 116页

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强化真.. 117页

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完.. 118页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 115页

(新版)UTC航拍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新) 54页

(新版)UTC航拍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典型题).. 54页

(新版)UTC航拍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易错.. 54页

(新版)保育员中级工理论必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23页

(新版)保育员中级工理论题库及参考答案【研.. 41页

(新版)保育员中级工理论题库可打印 41页

(新版)保育员中级工理论题库带答案(综合题.. 41页

(新版)保育员中级工理论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