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学者:“空海一体战”应改为“空海一体军事行动”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研究室主任迈克尔?奥汉隆2012年9月18日在《外交政策》发表题为《五角大楼正确政治方向的缘由―为何需要将“空海一体战”改为“空海一体军事行动”?》的评论文章。奥汉隆在文中分析了“空海一体战”概念推出的原因和影响,并建议将“空海一体战”概念改为“空海一体军事行动”,可拓展“空海一体战”概念的范畴。
文章认为,“空海一体战”概念现今在美国国防部决策圈(尤其在美国空军和海军内部)盛行。该学说的重点在于维持和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对台湾、日本、韩国周边公共海域以及南中国海等其他区域的准入权。这种未来的战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科技的进步,但更主要的是针对中国崛起做出的反应。中国决意加大对东部海域航道的控制和影响,这使美国大半个世纪以来雄踞海洋的努力受到挑战。尽管伊朗等国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提出,但富有资源和抱负的中国却是引发美国这一新军事概念横空出世的主要原因。
作者认为,“空海一体战”背后的诸多考量可以理解,甚至也是可取的。中国正在研制先进潜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能力,导致美洋当作美国内湖的情况渐行渐远,美国对此不应感到过于惊讶。同样,中洋对于支持关键盟友依然至关重要,美国需要提升导弹防御、反潜战、通信系统应变能力,同时也应加强美国空军和海军整合的能力。
“空海一体战”概念从主要内容来看不具有挑衅的成分,因为它与新型打击系统、主要武器平台、核武器系统等装备的采购毫无联系。“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衡”战略相关联,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大程度上是想在预算削减的情况下维持亚太地区的准入和能力保护,而不是向美国国防部决策者提供新的进攻策略。
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让美国这一军事理论得以完善:
一是将“空海一体战”名称改为“空海一体军事行动”。
在谈到军事制度或战争规划时,对语义和政治正确性的担心貌似令人难以理解,但语义问题在亚洲国家举足轻重。在亚洲有不少人抱怨美衡”战略以及“空海一体战”概念。尽管美国国防部否定这一说法,但许多人仍认为中国的崛起促成了这一概念的提出。因此,美国应敏感对待此事,当心不要将对亚洲地区的军事规划当作筹备下一场“沙漠风暴”行动。中国并不同于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或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中国不是敌人。美国并不试图以当年遏制苏联的方式(包括冷战后期的“空地一体战”)来遏制中国,但既相似又含糊不清的措词无疑会给中国带来不祥的预感。
“空海一体战”概念被视为军事术语,并被认为是确保美国在关键盟友周边国际水域及区域准入的途径。这一概念已然成为美国防务规划的核心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亚太地区军事规划的核心组织范式,其目的不仅为战争做准备,而且也是为了预防战争,但“空海一体战
”这一说法过于强调战争的可能性,因此这一概念需要更为准确并减少挑衅意味的名称。“空海一体军事行动”这一说法是不错的选择。“空海一体军事行动”听上去更有战略意味,而且这一名称在外交上也将更为有利。
“空海一体军事行动”不仅包含战争策划,而且还包括和平时期的常规行动,做出威慑态势,与盟友举行演习,做好危机应对准备,甚至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