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半导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学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1-5章是晶体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和性质的阐述;第6-9章为半导体的接触现象;第10章介绍半导体的一些特殊效应。本课程的任务是揭示和研究半导体的微观机构,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发生在半导体中的宏观物理现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半导体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及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模型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微电子科学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半导体物理学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基础课,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半导体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从事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及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基本物理概念、模型及理论。需要了解微观物质的基本运动规律、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形态、相互关系以及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这几门课程分别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持。同时半导体物理学也是后续相关课程如: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艺、器件及集成电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编,《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第七版。
主要参考书:
1. 钱佑华、徐至中,《半导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
2.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Basic Principle(3rd Edition),Donald A. Neamen, McGraw- Hill Co. 2000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三版)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作者: (美)Donald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第一节半导体的晶格结构和结合性质
第二节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和能带
第三节半导体中的电子的运动、有效质量
第四节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空穴
第五节回旋共振
第六节硅和锗的能带结构
第七节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第二章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
第一节硅、锗晶体中的杂质能级
第二节Ⅲ-Ⅴ族化合物中的杂质能级
第三节缺陷、位错能级
第三章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第一节状态密度
第二节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第三节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第四节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第五节一般情况下的载流子统计分布
第六节简并半导体
第四章半导体的导电性
第一节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迁移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