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丁达尔效应
00-8-1
1
前言
:
,Thomas Graham提出的胶体
起因:糖、无机盐等能结晶;胶体类Al(OH)3,明胶等不能结晶.
,韦曼的发现.
:
;,电学,动力学性质;
,影响因素,变化规律;
00-8-1
2
前言
:
:如果用蛋白银溶胶作杀菌剂,不但有强烈的杀菌功效,还能避免对肌体的刺激作用;
:将硝酸汞、明胶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制成胶态甘汞,就比甘汞粒粉具有较高的防腐作用;
:除易引起变质的有害胶体,注意配伍禁忌即溶胶的相互凝结。另外制药工艺中的吸附、脱色、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等。
00-8-1
3
:
(disperse system):颗粒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物体分散在均匀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dispersed phase):被分散的物质,粒子间有间隔,或称不连续相,相当于溶液中的溶质;
分散介质(dispersion medium):有分散相在其中的均匀介质,或称连续相,相当于溶液中的溶剂.
00-8-1
4
引言
(按粒子大小)
溶液(或真溶液): 粒子直径小于1nm, 均相系统, 透明, 不能发生光的散射, 扩散速度快, 为热力学稳定状态.
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质在某方向上的直径在1~1000nm之间,可透明或不透明, 均可发生光散射, 胶体粒子扩散速率慢, 不能透过半透膜, 有较高的渗透压.
粗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在某方向上的直径大于1000nm,如悬浮液, 乳状液, 泡沫, 粉尘等. 与胶体有许多共同特性.
00-8-1
5
3..分散系统按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介质
分散相
名称
实例
气
液
固
气溶胶
云, 雾, 喷雾
烟, 粉末
液
气
液
固
泡沫
乳状液
液溶胶或悬浮液
肥皂泡沫
牛奶, 含水原油
金溶胶, 油墨, 泥浆
固
气
液
固
固溶胶
泡沫塑料
珍珠, 蛋白石
有色玻璃, 某些合金
本章主要介绍以液体为分散介质的系统, 重点是液溶胶(简称溶胶), 其次是乳状液, 泡沫等.
00-8-1
6
:
溶胶: 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亲和力较弱, 有很大的相界面, 很高的表面能, 能自动聚集成大颗粒, 自动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 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液溶胶传统上称憎液溶胶.
高分子溶液: 由于高分子以分子形式溶于介质中,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没有相界面, 大多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传统上称亲液溶胶.
缔合胶体: 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形成的胶束. 通常以水为分散介质, 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里, 亲水基团向外,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很好的亲和性, 也是一类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有时称胶体电解质.
00-8-1
7
:
:(Heterogeneous polymerization)
胶体粒子为上千或上万的小分子的聚集体;
:(High dispersity)
粒子小,A大,a大,dG大
:(Accumulation unstability)分散相粒子有自动聚集趋势,溶胶的这种性质称为聚结不稳定性。
00-8-1
8
第二节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
:
: ①难溶; ②加入合适的稳定剂.
:
①分散法(dispersion method ):进一步粉碎粗分散系中的大粒子,提高分散度,这种方法称为分散法。
②凝聚法(condensation method):设法使一般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聚集成多分子聚集体,降低分散度至粒子大小达到10-7-10-9m,这种方法称为凝聚法
00-8-1
9
胶体系统
1~1000nm
分子分散系统
< 1nm
由小变大
凝聚法
由大变小
分散法
粗分散
系统
>1000nm
电弧法
胶体磨
喷射磨
分散法利用机械设备将粗分散物料分散成胶体. 分散过程所消耗的机械功或电功远大于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增加, 大部分能量以热量耗散. 分散法常用下列设备:
胶体磨主要部件是一高速转动的圆盘, 转速5000~10000 rpm, 圆盘与外壳间的微隙可调至约510-6m. 湿磨的粉碎程度更高. 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