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摘要】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 封藏失职,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 泛溢肌肤, 水湿潴留, 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使患者苦不堪言。本文就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2-02
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目前公认的西医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①大量蛋白尿:***>/?.24h;②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并且诊断时需区别继发和原发性[1]。而中医根据其的临床特征,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 封藏失职,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 泛溢肌肤, 水湿潴留, 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同时,血瘀也与水肿的形成相关, 本病以瘀血、湿热、寒湿、风邪为标,以脾肾亏虚为本,属正虚邪实之证。
王永钧[2],鲁盈等人认为根据《素问》“风论”“奇病论”“评热病论”等论述结合长期临床治疗实践,可知肾病综合征系由风湿内扰于肾,使肾固有的主封藏、司开阖等职能失常所致。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等表现,以风湿内扰证最为重要,且常伴有虚、瘀、热等表现。
严曙结合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可见尿少[3], 甚至可见胸水或腹水; 因低蛋白血症, 胃肠道亦呈水肿, 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而致呕吐, 腹泻, 纳食减少, 舌苔多腻, 脉濡或弦滑。故其认为应从脾胃论之,中医病机为脾不制水, 湿困脾土, 脾胃升降失司, 分清泌浊无权。
杨霓芝教授认为水肿的发生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肾脏腑、脾、肺亏虚,外因有劳伤、毒、热、湿、风等;本病与肾的关系密切,病变之标为瘀血阻滞、湿热、水湿,表现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一旦邪气愈盛,正气愈虚, 病情迁延,那么往往会造成肾衰、关格、癃闭等病[5]。
由于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原因较多,很多中医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但是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基本大纲为本虚标实,多见于水湿、湿热、瘀血[7]。
2 中药对肾病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标证5 型,分别是湿浊、血瘀、湿热、水湿、外感,也可以分为本证4型,分别是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肺肾气虚型[8]。补阳还五汤治血瘀,胃苓汤治湿浊,五皮饮合五苓散治水湿,知柏地黄汤治肝肾阴虚型,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治多肺肾气虚型,藿香左金汤、三仁汤、参芪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