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birth201208 2018/9/17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一、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对于各种类型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风化矿床和变质
矿床等)的形成和分布都有控制作用。成矿构造条件影响着矿床发生发展的整个
演变过程,也关系到矿床分布位置、矿体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和后生变化等各个
方面。一个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有利地质因素的耦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
素之一。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矿化的富集起着主导的作
用。从成矿系统过程分析来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成矿物质的聚集需要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良好地质构造环境是形成矿
床的重要条件。从控矿构造尺度看,全球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全球性成矿带(如环
太平洋成矿带);区域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区域成矿带(南岭成矿带、秦岭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 。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是形成沉积矿床的有利环境;构造
—岩浆活动带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 超大型矿床形成往往受控于独特的大
型构造环境。

矿床的形成是需要能量的,包括岩浆的、构造的。构造活动过程释放的能量
是含矿岩浆和各种流体运移和汇聚的重要驱动力。

构造活动生成的各种裂隙带、断层、剥离空洞具有很高的渗透性,是含矿流
体在岩石中流动运移的通道。通常将这种通道称为导矿构造或运矿构造。

各种构造成因的开放空间是成矿物质的堆积场所(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 ,
如断层、裂隙、构造空洞等往往是内生矿床就位的场所;断陷盆地、汇水盆地是
外生矿床分布的场所。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开放空间影响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
和矿体形态、产状特征。

成矿物质的搬运、集中或分散要受温度、压力、Eh、pH 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
控制。而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可以因构造状态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如在构造应力场
的不同部位,物理化学条件有差别,因而对矿液运移和矿石沉淀起着不同的作用。

不同的构造条件可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矿体类型。如成矿
物质在断裂构造中充填形成脉状矿体,顺层间构造充填交代则形成层状矿体。

大多数矿床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的地质过程,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构造活动
的多期次,是导致成矿多期多阶段的重要原因。在热液矿床中尤为明显,常表现
为早晚不同阶段矿脉间的重叠和穿插关系。因此研究成矿期间的构造活动是划分
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基础。

矿化分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区域分带、矿床分带、矿体分带,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等。造成分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构造作用是矿化分带的重
要因素。

构造动力作用可以引起岩石、矿物的物质调整,产生出新的岩相和建造,直
接形成新的有用的矿物或岩石。
10. 构造活动对矿床矿体的改造作用
大多数矿床形成后,都要遭受后期的改造,特别是地质时代较早的矿床,都
会受到成矿后构造的影响。成矿后构造既能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探
采工作的难度;又能促使某些层状矿体褶皱加厚,扩大单位面积内的矿石储量,
从而有利于开发。
由上述 10 种关系可见,构造活动是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和组成部分,构造
对各种成因的矿床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矿床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构造都有
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大到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位置,小到矿体的
形态产状和矿石类型的变化。因此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对深入理解矿床成因和大
比例尺成矿预测、勘探评价与采矿都有重要意义。
二、矿田矿床构造的概念
1。矿田
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
具有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或矿点。它们是由统一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成因上近
似、空间上邻近的一组矿床。矿田的面积一般为十几—百余平方公里,个别达几
百平方公里。
矿田是研究矿化分布的一个重要地质单元,是人们对矿床成群分布客观规律
的认识。正确认识矿田对找矿实际是由指导意义的。

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分布规律的地质构
造因素的总和。
矿床构造
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在矿床中分布规律及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的地质构造因
素的总和。是矿田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体构造
矿体构造是指控制单个矿体的形态、产状以及矿体内部结构的构造要素,包括控
制富矿段(矿柱)的构造要素。是矿床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田构造的特点
1、矿田构造中的主体——控矿构造是含矿的,或是曾有含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