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张永忠仪器分析第四章第5节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ppt

格式:ppt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永忠仪器分析第四章第5节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永忠仪器分析第四章第5节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五节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简介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其它现代极谱及伏安分析技术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极谱分析:特殊条件下的电解分析。
特殊性:
a. 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b.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的电解过程。
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流,便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很大变化,这样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电极,反之电极电位不随电流变化的电极叫做理想的去极化电极,如甘***电极或大面积***层。
极谱分析过程和极谱波-Pb2+(10-3mol/L)
V左右,绘制电流-电压曲线。
图中~段,仅有微小的电流流过,这时的电流称为“残余电流”或背景电流。
当外加电压到达Pb2+的析出电位时,Pb2+开始在滴***电极上迅速反应,由于溶液静止,故产生浓度梯度()。
极限扩散电流id
平衡时,电解电流仅受扩散运动控制,形成极限扩散电流id。
(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图中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比值最大,此点对应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
(极谱定性的依据)
极谱曲线形成条件:
(1) 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快速形成浓度梯度。
(2)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厚度稳定,待测物质仅依靠扩散到达电极表面。
(3) 电解液中含有较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待测离子在电场作用力下的迁移运动降至最小。
(4) 使用两支不同性能的电极。极化电极的电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保证在电极表面形成浓差极化。
滴***电极的特点:
(1) 易形成浓差极化;
(2) 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复性好;
(3) ***滴面积的变化使电流呈快速锯齿性变化,有毒。
2. 扩散电流理论和极谱波方程式
极限扩散电流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扩散电流理论,每滴***从开始到滴落一个周期内扩散电流的平均值(id)平均与待测物质浓度(C)之间的定量关系:
(id)平均= 607 n D 1/2 m 2/3  1/6 c
式中:n为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D为待测物质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cm2/s);
m为***滴流速(mg/s);τ为滴***周期(s);
( id )平均的单位为微安;浓度单位为毫摩尔/升。
极谱波方程式
(id)平均= 607 n D 1/2 m 2/3  1/6 c
扩散电流常数:I= 607nD1/2
(n和D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
毛细管特性常数:K = m2/3τ1/6
(m与τ取决于滴***电极的毛细管特性)
则,极限扩散电流可表示为:
(id)平均= I·K·c
极谱波方程式
对于电极产物能溶于***、且生成***齐的简单金属离子的可逆极谱波,可以得出极谱曲线上每一点的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即极谱波方程式:
i=1/2 id 时, E=E 1/2 称之为半波电位,
极谱定性的依据。

在经典的直流极谱法基础上建立的扩散电流理论为以后发展的其它各种极谱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用:(1)无机分析方面
特别适合于金属、合金、矿物及化学试剂中微量杂质的测定,如金属锌中的微量Cu、Pb、Cd、Pb、Cd;钢铁中的微量Cu、Ni、Co、Mn、Cr;铝镁合金中的微量Cu、Pb、Cd、Zn、Mn;矿石中的微量Cu、Pb、Cd、Zn、W、Mo、V、Se、Te等的测定。
(2)有机分析方面
醛类、***类、糖类、醌类、硝基、亚硝基类、偶氮类
(3)在药物和生物化学方面: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