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pdf

上传人:wzt520728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经科学》2009/ 2 总251期学术时空 4 1
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李海明1 杨万铭2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 对企业所有权在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
本之间的配置提出了一个超越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 反思了现有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笔者坚持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产权改革方向, 也指出已有
产权改革的误区在于过多地倾向于将人力资本产权赋予企业高层经营者, 而忽视了企
业中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塑造, 需要推进改革, 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
本的形成途径, 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配置; 人力资本产权; 产权改革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作一个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缔结的特别合约, 由于
此合约的不完备性, 兼之企业是通过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作生产出产品及其
剩余的生产单位, 导致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重要性。企业所有权的配置, 实际上
反映了经济利益的归属问题。从资本主义古典企业产生开始, 企业所有权的配置
经历过单边治理形式(资本雇佣劳动或劳动占有资本) 及共同治理形式(物质资
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 。问题是, 资本雇佣劳动是否是一个永恒
的命题? 或者, 如有的学者乐观地预言, 企业所有权最终落入劳动者(人力资本
所有者) 手中? 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 超越了其传统的分析框架,
考察了企业所有权不同配置形式的现实与理论原因, 以此为基础对现有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进行反思, 指出企业产权改革方向正确, 但在分配企业产权于人力资本
时, 忽视了普通职工的利益, 引起了效率与公平的较大摩擦。目前国有企业改革
事实上处于停顿状态, 需要推进改革, 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形成
途径, 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作者简介: 李海明(1975 —) ,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博士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
杨万铭(1941 —) ,男,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 ,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基础理论。
4 2 学术时空《财经科学》2009/ 2 总251期
一、企业所有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 超越委托- 代理逻辑
企业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缔结的特别合约。[1 ] 由于经济人行为理性和信
息不完全性, 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进而可能导致企业低效率。与股东的利润
极大化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理性的代理人追求的一般是个人收入、企业规模、在
职消费等目标的极大化; 而且, 委托人对随机产出没有(直接的) 贡献, 不能直
接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 代理人对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对掌握的机遇和进行
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这样会发生代理人的败德行为而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企业所有权配置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 问题是如何设计最佳激励机制以
提高企业组织制度的效率, 从而使代理人采取委托人认为最好的行为。
而对于委托人来说, 最重要的恐怕也就是如何激励与监督代理人的工作了。
所以, 能够提高激励强度的契约是有效的。如果只考虑代理人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