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掘进作业规程.doc

格式:doc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掘进作业规程.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掘进作业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部分概况
工程慨况
编制作业规程的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开采设计(变更)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
(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2、工程名称及开凿目的:
(1)、名称: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掘进工作面
(2)、目的:建设紧急避险系统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
(3)、工程慨况
按照《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的布置,本巷道为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担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本巷道首先从主井下至150米左右至副井石门运输处,平巷掘进30m后,然后按90°的方位掘进永久避难硐室35M后。
工程慨况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设计
工程量(m)
起点标高
拨门方位
坡度
支护形式
断面(m2)
开竣工日期


1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
30

°
平巷
锚喷



2
永久避难硐室两端出口
14

平巷
锚喷


3、工程结构特点
开门巷道布置在K9煤层底板岩层中,围岩坚固稳定。
4、施工条件
风钻( 风锤)打眼、人力推车、副井绞车提升运输。
5、巷道布置情况(附示意图)
第二部分地面位置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水平、采区

工程名称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
地面标高(m)
1635~1723m
井下标高(m)
+
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工作面对应位置为迎丰村杉林口,地面标高约为1635~1723m,地表为荒山。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其平行上侧为主井和副井之间的运输石门巷。
临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巷道对本工作面掘进无影响。
第二节煤层特征
(2)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煤层8层,由上往下编号为K5、K6、K7、K8、K9、K10、K11、K12,可分为中上部含煤组、中下部含煤组,其中K5、K6、K7、K8煤层产龙潭组中上部,K9、K10、K11、K12煤层产于龙潭组中下部。现分别描述如下: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
“稳定煤层”。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 间夹1~~,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间夹2~~,厚度稳定,分布范围内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2。
(3)煤层顶底板
K5煤层:顶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底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
K6煤层:顶板岩性为粉质粘土岩,底板岩性为粉砂质粘土岩;
K7煤层:顶板岩性为粘土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
K8煤层:顶板岩性为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粘土岩;
K9煤层:顶顶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底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
K10煤层:顶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底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
K11煤层:顶板岩性为细纱岩,底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
K12煤层:顶板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底板岩性为凝灰质粘土岩。
表1-3-2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最大-最小
层间距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夹矸
可采程度
稳定
程度
可靠性
平均
最大-最小
平均
K5
-

炭质粘土岩
炭质粘土岩

全区可采
稳定
可靠
-

K6
-

粉质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0-1
全区可采
稳定
可靠
-

K7
-

粘土质粉砂岩
粘质土粉砂岩、粉砂岩
0-1
全区可采
稳定
可靠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