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小冬情归杜月笙
1948年末,平津战役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战事,整个京城人心惶惶。
此时的北平,几乎成了围城。孟小冬只是一个唱戏的女子,虽然贵为“冬皇”,但她的一生几乎都在唱戏,对于政治这些东西并不敏感。到了这样危机四伏的时刻,孑然一身的孟小冬就显得六神无主。
孟小冬不能分清政治和时局的利弊,但是作为上海滩青帮老大的杜月笙,却能在这些战事之间推敲出伯仲来。
正当孟小冬六神无主之时,她突然收到了姚玉兰(杜月笙侧室,孟小冬孩提时的玩伴)从上海寄来的挂号信。信上除了一些寒暄之类的话,主要就是要孟小冬火速到上海暂居以躲避战火。可以想象,在那样时局动荡的岁月,孤苦无依的孟小冬收到这样一封信,正如雪中送炭,是多么的温暖。
姚玉兰以姐妹之情写信邀孟小冬正是受杜月笙之托。如今华北战事告急,姚玉兰也就抛下了心里的芥蒂亲自邀请孟小冬。见姐妹已经放下心结,孟小冬便应允了赴上海之事。
孟小冬愿意离开北平来上海, 杜月笙欣喜若狂,一方面是能够保障她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终于能见到他日夜牵肠挂肚的情人。为此,杜月笙动用了很大的财力,专门租了一架飞机接孟小冬到上海。此时的杜月笙已经被病痛折磨得身体消瘦,孟小冬抵达上海时,杜月笙仍然带病到机场接孟小冬。孟小冬本来就是一个感情极为细腻敏感的女子, 一个男子默默守护自己十几年,真爱至此,已全然被感动。在八年全面抗战的年代,他的爱国忠义之举早已感动了孟小冬。最关键的是,不管何情何景,杜月笙对孟小冬始终是不离不弃,照顾有加。
到了上海,孟小冬和杜月笙、姚玉兰住在了一起。
平日里,孟小冬就悉心照料病体缠身的杜月笙,几乎寸步不离。这时的她,俨然把自己当作杜家的一员。
时光亦如沙漏,“好景”亦有它的终结。这样温暖的幸福家庭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1949年初,天津、北平相继解放,解放军势如破竹,形势也一天天紧张起来,上海似乎也成了解放军的囊中之物。和大多数名流一样,杜月笙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应了蒋介石的邀请去台湾,二是应了黄炎培、章士钊的劝告,仍然留在上海。留在大陆还是迁居台湾,哪一种选择似乎都不太适合杜月笙。
病中的杜月笙,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意外,1949年4月27日,举家乘坐“宝树云”号客轮匆匆离开上海开往香港,孟小冬也随之南下,并随杜月笙一家住进了位于香港坚尼地台18号的最后一处杜公馆。
此时的杜月笙本来就病痛缠身,哮喘病一发再发,又因路途的颠簸,病痛竟一发不可收拾。孟小冬像当年侍奉师傅余叔岩一样,整天不离左右地为杜月笙熬药煎汤。因杜月笙的身体再难以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宜,姚玉兰就负责主持杜公馆日常的内外事务。
香港并不似杜月笙赖以发迹的上海,曾经的“海上闻人”也就无法再呼风唤雨了。广结名流的杜月笙,在失去呼风唤雨的地位后,也就变得门庭冷清了。即便是在病榻中,来探望他的也只有少数的亲戚挚友。
不仅外交冷清,就连家务事也出现了诸多不遂人愿。主心骨杜月笙终日蜗居在床,整个大家庭也就跟着散了。杜月笙住的是公馆中最大的房间,平时他就没有和儿女们亲近的****惯,他又喜欢清静,几乎足不出室,因而各房便成了把门一关就各自为政的门户。
经常来杜公馆探望的亲戚朋友可以看到,杂乱无章的家里堆满了各种物品,偌大的屋子竟没有几个人出入。杜月笙有几房太太,儿女众多,又有十多个佣人,但平时家里往往只有几个人,就连一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