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新生儿破伤风45例临床治疗体会.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破伤风45例临床治疗体会.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破伤风45例临床治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破伤风45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因为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地区差异很大,治疗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方法将45例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作为治疗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辅以东莨菪碱静点;痉挛早期禁食,予静脉营养;加强护理细节等方法治疗。38例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为对照组,常规鼻饲安定,自入院后鼻饲配方奶喂养,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较大剂量安定微泵持续输入,辅以东莨菪碱静点治疗控制痉挛易达到适度;痉挛早期禁食,予全静脉营养可防止痉挛期胃内食物返流导致窒息等,从而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新生人破伤风;安定;微量泵;静脉营养;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6-02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疾病。由于普遍推行新法接生后,本病发病率已大为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城市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本病已甚罕见,但在当地山区,本病仍有发生,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病,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由于生后脐部感染而发病。潜伏期为4―14天,发病越早、预后越差,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 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
“苦笑”面容,口唇及颜面发青,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去,下肢强直,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消化道肌肉痉挛可至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窒息,呼吸肌和喉肌痉挛至呼吸道气流阻滞,也可引起窒息,喉头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镇静剂过量抑制呼吸,频繁抽搐发作及窒息均可使脑缺氧导致继发性脑损害。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45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3例;39例为旧法接生,6例为新法接生;足月儿41例,早产儿4例;45例患儿中有41例有土壤接触史,笔者20多年的儿科工作经历中发现,当地许多农村居民,习惯将干土当作爽身粉使用,还有少数居民将干土洒到伤口或创面上用以止血,还有不少当地山区农民有粘拔新生儿体毛的习惯,破坏了皮肤屏障功能,增加感染机会。45例患儿中20例就诊时发热,9例入院后当天或次日发热,且多为39度以上高热;45例患儿在出生后3~12天内发病,并发肺炎12例、皮肤感染6例、其它感染9例,败血症2例及脑损伤1例。
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45例为治疗组,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3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脐部处理,彻底清除脐部脓液及坏死组织,用3%过氧化氢反复清洗脐部,涂抹碘酒、酒精。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戴深色棉布眼罩,用棉球填塞双耳,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严禁药物外渗,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床旁备复苏囊等抢救用物和常用的急救药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重建信心,并参与护理;患儿有发绀时予间歇给氧,头罩给氧比鼻导管给氧舒适,可减少刺激,氧流量不要低于5L/min;痉挛初期应禁食,予全静脉营养,氨基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