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人工河治理工程设计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693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工河治理工程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9/18 文件大小:6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工河治理工程设计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工程概况


XX人工河又名桥边村河,处于XX市西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2°41′15″~113°00′00″,北纬26°27′30″~26°30′00″之间。,总流域面积45km2,‰,,,七十年代曾进行过一次改建,故名XX人工河,自上次改建后,运行40余年再未进行过疏浚,岸坡为土质坡,冲刷垮塌严重,严重影响行洪安全,近年来多次发生较大洪水,冲毁两岸农田,造成重大损失。
本次设计治理工程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下游,其中沿河主要涉及到XX市XX乡的曾洲、一甲、赛尹、天保、普桥、XX6个行政村,,。

,,。,,。2006年,,, ,,人均生产总值9139元。


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乱挖乱填乱倒垃圾,造成部分河道淤积,且从未进行过清淤疏竣,已淤积严重,降低了河道防洪能力。河道断面不满足泄洪要求,特别是沿河堰坝因规划设计不到位,行洪断面较少,造成河堰冲毁或河流改道。其次为河道内乱挖、采砂造成河道护岸崩塌严重,加剧了沿河两岸的洪涝灾害。此外,沿河道建房侵占严重,清障难度较大。再者,河道内的大部分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质量、管理、维护、规模、布局、配套等存在问题,防洪堤残缺不全,防洪标准过低或有些根本不设防,岸坡坍塌,河道淤塞且杂草丛生,大部分河系建筑物年久失修,渠道老化、堵塞、渗漏等,特别是跨河的一些桥梁严重阻水,从而使得河道内水利设施发挥不出应有的工程效益,因此,防洪能力差,每遇山洪暴发,河流改道、摧堤溃坝、冲田毁地,影响了沿河两岸乡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由于河道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沿河两岸乡镇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近几年又呈加剧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同标准洪灾的损失会越来越惨重。

(1)堤防建设标准低。由于国家、省、市基本无财力投入以及历史的原因,现有防洪堤基本都是乡、村老百姓自发修筑而成的,无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更没有按照其应有的标准进行建设,建设质量差,设防标准低。经调查分析,现有的堤防只能抵御5年一遇以下的洪水;
(2)没有形成封闭的防护圈。目前XX人工河XX段范围内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每遇较大洪水,这些地方便成为泽国,最大淹水深度达到2m以上,损失惨重。经分析计算,未设防地区的自然地形仅能抗御3年一遇的洪水;
(3)由于防洪设施基础薄弱,相应的治涝排水体系处于空白状态。沿河两岸排涝主要利用溪沟在沿河边上自由漫流,当外河水位高于垸内地面高程时,垸内渍水无法外排而致使渍涝成灾;
(4)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手段落后,非工程措施不能形成快捷、高效的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综合前述,XX人工河防洪治涝标准低,目前只能防御3~5年一遇的洪水,排涝还是一块空白。而目前项目区是XX市的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稻生产基地,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骨干工程供水有保障;土地资源充足,社会基础条件好,农业开发潜力大,符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模开发和连片开发的要求。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到位,农田标准较低,水旱灾害频繁。XX乡是绿海粮油有限公司的有机稻和优质稻生产基地,是XX市的第二大粮食主产乡,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契机,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十分必要。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洪涝灾害严重、现有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又十分薄弱的境况。据初步调查和测算,在现有防洪工程条件下,遇到
20年一遇的洪水,,受灾人口450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洪涝灾害的发生和薄弱的防洪治涝基础设施,给XX乡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地制约了XX乡的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正是这些历史教训,使当地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加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十几个村组农户多次联名打报告,迫切要求加快XX乡人工河的防洪治涝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其防洪治涝能力,因此,对XX人工河治理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本次设计XX人工河治理工程,位于XX乡曾洲、一甲、赛尹、天保、普桥、XX6个行政村内,根据实际调查,左右岸均需防护,本次设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