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关于银行危机理论述评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银行危机理论述评的论文.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9/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银行危机理论述评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银行危机理论述评的论文
关于银行危机理论述评的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理论界对于银行危机的各种解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在宏观层面上从制度、金融史、经济周期等多角度研究银行危机,揭示其形成的内在机理。认为现代银行危机理论主要运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对银行危机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包括银行挤兑模型、信息非均衡理论、银行行为理论;要全面解释银行危机,就要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论文关键词:银行危机;银行挤兑模型;信息非均衡理论;银行行为理论
一般而言,金融危机分为银行危机、股市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四种类型,银行危机是其中之一。它是指现实或潜在的银行挤兑或银行失败引致银行停止支付或迫使政府通过提供大量援助进行干预的情形。根据以往出现的银行危机经济学界出现了几种从不同角度解释其形成的理论。
一、宏观角度
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银行危机的生发机制始于古典经济学家。其后,凯恩斯、弗里德曼、明斯基、金德尔伯格、费雪等经济
学家对该问题均有深刻论述。
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银行危机的产生。他认为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通常以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为先导。金融危机是生产危机的表现和“伴侣”,其根源在于制度,即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当这一基本矛盾再也难以调和时,就会以危机爆发的形式来暂时强制性地解决,使社会生产力受到巨大破坏。信用、货币和金融不过是其中一个环节。因货币信用活动相对于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故货币危机可以单独发生,金融领域也有自己的危机。)将凯恩斯模型运用于现实经济活动的分析中,提出了“金融不稳定性假说”(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
他的分析建立在资本主义繁荣与萧条长波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正是经济繁荣时期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明斯基将借款企业依据风险从低到高分为抵补性企业(hedge)、投机性借款人(speculative)和高风险借款人(ponzi)三类。随着经济的繁荣第一类投资者在缩小,后两类投资者比重增大。生产部门、个人和家庭的债务相对其收入比重越来越高,股票和不动产的价格持续上涨。然而,长波上升之后必是滑坡。任何打断信贷资金流人生产部门的事件都将引起企业违约破产风潮,从而导致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由于代际遗忘(generationignorance)和竞争压力(rivalrouspressure),这一长波现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金德尔伯格则从金融史的角度切人研究金融危机的生发机理。
他受明斯基启发,从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金融危机的理论框架,以组织历史材料,将金融危机过程条分缕析。实现了经济学与史学的有机结合。他认为,狂热、恐慌和崩溃是一种经济环境的结果,这种环境滋生着贪婪、诡计和掠夺,而不是对金科玉律的虔诚信仰。他提出了一个投机、信用扩张、高峰时期产生的金融困难、危机爆发,以及市场恐慌与崩溃的模型。他认为市场总体运行良好,但有时也会超负荷。
1929-1933年大萧条的发生源于国际最后贷款人的缺失。而且,他还发现美联储的成立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行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他在信奉市场制度的同时又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通过对1929-1933年大危机中银行业恐慌的原因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失误导致银行危机的结论。他认为,物价和产出量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由于货币乘数相对稳定而成为一个稳定的函数,因而货币数量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而货币供给变动受控于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决定物价和产出量。货币政策通过作用于实业界而最终影响银行业。货币政策的失误可以使一些小规模的、局部的金融问题演化为剧烈的、全面的金融动荡。正是美联储在1929-1933年错误地执行了紧缩型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银行危机和经济危机。
斯蒂格利茨也指出,金融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本身蕴含的导致危机的因素就比一般的工商业多得多。尽管经济政策能够影响波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经济波动却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特征。
克瑞格提出“安全边界说”(marginsofsafety)。安全边界可以理解为银行收取的风险报酬,包含在借款人给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中。确定安全边界的关键在于银行和借款人对预期现金收入的判断和投资项目风险的把握。由于对未来市场知之有限,银行家的信贷决定遵循摩根法则,即是否贷款主要看贷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而不大关注未来预期。银行家对借款人本身信用风险的重视超过了对贷款项目的评估。但贷款本息事实上只能由贷款项目的未来现金收入来偿还。
而经济扩张使有良好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相应地降低了安全边界。于是银行家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