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服务型政府的文化诉求与重构
[摘要] 政府制度的创立受到政府文化的导向和影响。只有先进的政府文化才能支撑起先进的政府制度及其政府管理来满足社会发展对政治提出的要求。没有以先进政府文化为核心的政府精神的积淀,没有以政府人员内在的价值判断、认知标准、行为选择等作为外在政府制度的支持,再好的政府制度也不能长久地发挥作用。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政府文化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文化诉求;重构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8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发展的目标,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型政府文化。
一、服务型政府的文化诉求
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依据各国不同政府文化具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实现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的深层内涵体现为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政府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一种观念上的反应,所以传统的政府文化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所依托的背景。因此,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文化主要有如下三个诉求:
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民主和法治都是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民主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府文化当以民主和法治建构其政治价值体系,使民主和法治精神贯穿于政府制度、法规和一切活动中,使之成为每一个政府成员行为选择的基本准则。
服务意识和进取精神。政府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浓厚,必然滋生官僚主义和助长腐败现象,这是形成高效廉洁政府的最大障碍。因而政府文化应确立服务意识,明确政府自身的社会角色,使政府文化由官本位转向人本位暨公民本位。这既体现了政府的公众性和民主性,也符合公共权力由国家向社会回归的大趋势。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国在更大程度上融于世界,政府所面临的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必将层出不穷。因此,任何保守、僵化、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都很难适应动态多变的现代社会。惟有充满进取精神的政府文化,才能推动政府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政府的管理效能。富于服务和进取精神的政府文化,是政府成员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廉洁的内驱力。
效率意识和科学精神。科学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现代社会,科学民主与政治的结合更为紧密。科学对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意义十分重大,运用科学手段、采取科学方法、尊重科学规律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因此,政府文化的建设中也必须贯穿科学精神。任何迷信的、陈腐的、屈从于习惯和惯例的观念,都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在充分市场化、国际化的当代社会,对于政府工作的效能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当电子政务、信息政府等概念不仅被人们熟知,而且要用于实际操作的今天,科学精神必然要成为重塑的政府文化的基本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