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职教城校园规划的思考
摘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毕节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下,我们结合当地复杂的地形,通过GIS的分析可建设区域,提出中心“共融、共享”的布局;结合举办大型城市事件的中央南北轴线公园,展现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格局;提出中部校园公共部分城市共享,延续现代地域的文化。
关键词:
复杂山地地形、中央沟谷轴线公园、“共享、共融”的校园空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解读
2009年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已达到1:1,中职计划招生规模创下新高,高职招生数已经超过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数,并且还在逐年增长。资料显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不断提高。到200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部分省属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部分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智力支持,作为大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储备技术型人才是关键。毕节地区现状的职业技术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理性需求,更满足不了未来发展的需求。
本次规划区位于毕节地区中部,处在毕节市和大方县行政区交界处,具体范围确定为:东至规划十号路,南至规划九号路,西至规划二号路,北至规划第二通道,。
远景在规划区南侧预留职教城建设用地,;。
地形GIS分析
1、用地评价
职教城用地范围内地形复杂多变,为更直观地把握规划区内的地形地貌,本次规划采用Arc GIS分析软件对用地的高程、坡度和坡向进行建模、分析,同时还制作了实体模型,很好地指导了道路系统规划、地块划分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
2、高程分析
职教城用地范围内的高程处在1345-1460米之间,高差达115米;整体地势为中部低,西北部和东南部高,最低点位于中部的南北向河谷地带,最高点位于东南部的山头高地。
从分析结果来看,规划区内山体、河谷基本呈南北纵向相间分布,总体地形趋势则是南高北低。需特别指出的是:中部是大片的狭长型河谷地带,海拔最低,但地势高差变化不大,较为平缓;西北部山脉纵贯南北,地势较高,地势高差变化亦较大;东南部山体海拔最高,地势高差变化亦最大,地形复杂多变。具体如图所示。
3、坡度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直观看出,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
4、坡向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中部南北向带状地区的地形最为复杂多变,其次是东部的中间地区,该地区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较大。坡向分析图用于指导下阶段的校园详细规划的建筑布局。
设计构思
1、融合、共享
职教城以职业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同时肩负着城市空间拓展的重任,因此规划需要考虑与周边城市职能联动,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核心产业,促进休闲等配套产业,共融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职教城的教学科研功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我们将传统教育功能区和共享服务功能区整合重组,进一步划分为校区单元与共享单元两类功能组团,其中各个校区单元相对独立,由高校内部教育用地和学生生活用地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共享区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