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闽侯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闽侯一中
建设地点
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
建设依据
侯计基【2003】59号
主管部门
闽侯县教育局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代码
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50260平方米
总规模
建筑面积50260平方米
总投资
5000万
环保投资
80万元
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
名称
现状用量
新增用量
预计总用量
水(吨/年)
/
电(Kwh/年)
/
20万
20万
燃煤(吨/年)
/
燃油(吨/年)
/
液化气(吨/年)
/
84
84
其他
/
二、项目由来
由于历史原因,闽侯一中校园狭小,布局杂乱,周边又无可扩展的余地,难以适应新世纪的办学需要,严重制约着一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闽侯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闽侯一中新校区的决定。新校区的建成,将为闽侯一中这所百年老校奠定新的基业,为闽侯一中实现一级达标、进而跻身示范性高中行列提供了硬件基础;新校区的建成,将更激励闽侯一中全体师生为闽侯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教育兴县”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闽侯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北纬25°47’—26°37’,东经118°51’—119°25’。面积2133平方千米,辖9镇、7乡。,旅外华侨、华裔、港澳同胞约10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侯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校区北面隔一木制工艺品加工厂为闽侯县医院;东面为73919部队营区和战备用地;西北面为昙石小学;西面为昙石村居民区;南面为洽浦村居民区。具体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周边关系图
地形地貌
闽侯县地势从西南、北部向东南倾斜。南部属福州盆地,尚干、南屿、上街、甘蔗、白沙为冲积—海积平原,盆地边缘山地,在闽江两岸由丘陵、低山到中山作明显的层状分布,断层地貌普遍而显著;北部中低山地为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以中山为主,全县最高峰牛母山(山东梯岭)。
地层有上侏罗系南园火山岩,燕山晚期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红色中肉粒黑云母花岗岩以及分布其中的脉岩等,平原有第四系更新统的龙海组冲积层以及全新统的长乐海积层、冲积层等。项目所在区属7度地震区。
该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降水在年内分配可分为四个时期:3、4月的春雨期,5、6月的梅雨期,7月至9月的台风暴雨期及10月至次年2月的少雨期。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福州地区各季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北风或东风,荆溪镇一带受闽江河谷影响盛行西北风,夏季则盛行东南风,春秋季则处于变化的过渡状态中。风向日变化体现为早晨多为西北风,午后多为东南风。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大气稳定度以D类为主,占70%。
水系环境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流经36个县市。,至南台岛分北港(白龙江)、南港(乌龙江),支流有源里溪、大目溪、上寨溪、小目溪、旗山港、荆江、大樟溪、青龙江、淘江。人工湖有三溪口、磅上水库。北港贯穿福州市区与市区内的内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相连;南港(乌龙江)绕过南台岛至江口接纳大樟溪河水后再穿过峡兜到达马尾。根据闽江下游竹岐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迳流量为561亿立方米,加上大樟溪及其它小支流水后,闽江口多年平均入海的迳流量620亿立方米。
闽江北港从淮安至马尾,,其中淮安至洪山桥河段,长约4公里,河宽200米以上,是福州市最重要水源地之一。是福州西区(60万米3/日)、北区(15万米3/日)和金山(10万米3/日)水厂的取水口,主要供应福州市区(包括鼓楼、台江、鼓山、新店区)和金山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根据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该段水域划为二级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界限、水厂位置和各取水口位置见图2。
该河段处于闽江感潮河口段末端,除了洪水期外,水流每日受到潮水两次涨落的影响。根据文山里水文站资料,文山里处的平均涨潮历时3小时41分,平均落潮历时9小时14分,平均高潮间隙13小时41分,。洪水期潮流界下移,洪山河段通常终日只有落潮流,或仅有潮位涨落而不出现潮流上溯。
据竹岐站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悬移值输沙量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