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lrrfsyq836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60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连续服用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P<),且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结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疗效
经行发热是指女性在月经来前1天或者行经期间出现的发热、小腹隐痛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1]。由于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而容易导致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伤寒杂病论》记载,小柴胡汤对治疗伤寒少***有明显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发热症状[2]。为了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在16-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岁,病程在1-4d之间,平均病程为(±)d,-℃之间,平均体温为(±)℃;对照组年龄在17-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病程在1-3d之间,平均病程为(±)d,-℃之间,平均体温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温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①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②主要症状为经行发热、寒热往来、酸楚乏力、少腹隐痛、月经量偏少等;③排除子宫肌瘤和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每天2次,每次2片,连续服用4天。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药方:柴胡、地骨皮各15g,黄芩、大枣各12g,法半夏、党参各10g,甘草6g,青蒿9g;少腹不适者加香附、乌药、桑寄生,月经量少者加怀牛膝、益母草、川芎,风寒者加薄荷、荆芥、苍耳子、白芷;水煎服,取150ml,每天1剂,连服2天后根据患者病情再连服2天。
①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发热无复发;好转:有低热症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治疗前后体温变化。③退热时间。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s表示,P<。
2结果
,好转16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4例,好转17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