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固定资产.pptx

格式:pptx   大小:334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固定资产.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21 文件大小:3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固定资产.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为了使用,而不是出售)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按经济用途与使用情况综合分类 1 生产用 2非生产用 3未使用 4 不需用 5租出 6融资租入 7土地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初始计量——历史成本 二)后续计量——折旧 三)期末价值= 原始价值-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入帐价值) 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帐价值包括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费、相关税金、资本化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等。 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3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较低者加初始直接费用计价.
第二节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直接购入的固定资产 1、企业购入一台须安装的设备,价款180 000元,设备经验收交付安装,货款已通过银行转帐支付。 借:在建工程 180 000 贷:银行存款 180 000 2、上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共计 23 000元,均已通过银行转帐支付。 借:在建工程 23 000 贷:银行存款 23 000 3、上述设备安装完毕,交付生产部门使用 借:固定资产 203 000 贷:在建工程 203 000 4、企业购进一台检验设备,直接交付质检科使用,价款82 000元,尚未支付 借:固定资产 82 000 贷:应付帐款 82 000
第二节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自建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1、企业因自建厂房购入各种建材,共计480 00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存款转帐支付。
借:工程物资 480 000
贷:银行存款 480 000
2、将上述建材全部投入工程建设
借:在建工程-厂房 480 000
贷:工程物资 480 000
3、用转帐支票支付上述厂房的建设费 41 000元。
借: 在建工程-厂房 41 000
贷:银行存款 41 000
4、上述厂房建成完工,交付使用。
借: 固定资产 521 000
贷:在建工程-厂房 521 000
第二节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一)折旧的性质
,将固定资产的成本逐步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的过程。
二)、影响折旧额的因素
折旧额:一般指在固定资产使用中,每年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的数额。
1、计提折旧的基数=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
2、折旧年限——使用寿命
3、折旧方法
4、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三)折旧的计提范围-
不包括已提足折旧仍旧使用以及单独计价入帐的土地
第三节后续计量(固定资产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 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
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
[例]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
=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年限平均法不足:
1、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
2、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3、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
4、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2、工作量法
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
单位工作量= 固定资产原值- 净残值
应提折旧额预计能完成的总工作量
本期应计折旧额
= 本期实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