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软件开发人力计划的最佳研究方案
张观多
摘要:
信息化是我们当今这个社会的主流,而是促进信息化的工具主要是软件,所以如何寻找软件开发人力计划最佳方案就成为我们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人在信息系统项目中既是成本,又是资本。一般来说,人力成本占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成本角度去衡量人力资源,尽量使人力资源的投入最小、产出最大。
在项目开发中,人越多越好吗?当项目进度延迟时,是否应该增加人力投入?效果如何?会不会越帮越忙?这些问题是人力计划要解决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提出了3个解决方案:1赫夫型开发;2 人员——进度权衡;3 Brooks定律;
1赫夫型开发:是通过寻找最优二叉树的方式把软件开发中的任务与人力进行分配从而确定最佳的人力安排。
2人员——进度权衡定律:从估算软件开发工作量角度出发,得出公式:E=L3(C3Rt4d)进行研究。(公式后面有解析)
3 Brooks定律:这个定律是指软件开发中“时间与人员不能线性互换”在软件开发中追加人力时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软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软件开发的发展历程
项目立项
项目计划
系统概要设计
编码实现
测试
软件开发人力计划安排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程序员缺乏沟通能力
软件质量的价值观念模糊
缺少必要的信心和激情
模糊不清的角色职责定义
软件开发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6,软件开发人力计划最佳方案探讨
团队开发的人员分配和薪水界定
营造高效软件开发团队
具有明确且有挑战性的共同目标
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具有共同的工作规范和框架
7 具体解决方案
赫夫曼树型开发
人员——进度权衡定律
Brooks定律
用做人力计划的Rayleigh-Norden曲线
1软件开发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软件生产模式主要是指自1946年有了数字计算机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这段时间软件生产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大致经历了程序设计模式、软件作坊模式和软件工程模式。
程序设计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这段时期软件生成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在这个阶段,软件的生产就是程序设计,软件的规模很小,通常由程序设计人员即软件使用者根据特定的要求,通过当时的编程语言提供的算法来编写相应的专用软件。
软件作坊模式:软件作坊模式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软件作坊一般是由少数几个或几十个人组成的软件生产团体,他们是专门应别人的要求而编写软件的。没有什么软件生产的理论和方法,软件生产仍然是少数几个人头脑风暴的结果,除了源代码以外往往没有软件的说明书等文档。
软件工程模式:软件工程模式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的这段时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的工程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组织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是摆脱软件危机的一个主要出路。
1)基于软件开发的软件工厂
这种形式的软件工厂是以软件工程和软件的生命周期作为软件公司的管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着重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其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公司的组织划分和项目及人员管理上深入贯彻落实软件工程思想,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把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表明软件不仅仅是编写代码的工作,而需要各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和各部门团队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其二是严格项目管理和改进软件过程。承认软件开发是具有相当风险的工作,为了降低风险,使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而对软件开发的成本、人员、进度、质量和风险等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管理,同时结合先进的管理软件和工具软件,如引进先进的国际管理标准IS09000和CMM等,对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整理、改进和完善,形成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软件过程和相关文档,并指导软件项目的开发。其三是广泛地使用软件复用技术。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