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研究
作者简介:周伟(198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研究生,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旧体诗词在当代的发展备受争议,本文主要以贵州当代旧体诗词为原材料,挖掘其在语言品格、精神向度上的特点,并以此来研究贵州当代旧体诗词如何以传统的形式表达现代性的诉求,并对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关预测。
关键词:贵州;当代旧体诗词;语言品格;精神向度;现代性诉求
当代旧体诗词虽然一度处于文学史的边缘地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今文坛还是不乏众多对旧体诗词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他们都是出自对旧体诗词的喜爱。经研究,当今文坛对当代旧体诗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多集中于一些文学大家,如鲁迅、郭沫若、沈从文、田汉、臧克家等,他们不仅在新文学方面成就显著,而且也热衷于旧体诗词的写作。我们不能否认,文学大家的旧体诗词创作确实是值得深入研究,但是我们还要重视更多不为人知的文人学者所拥有的对旧体诗词创作的话语权。在当代旧体诗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的背景下,着手“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的研究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贵州旧体诗词创作也是贵州诗歌创作的一个独具特色而又不可或缺的方面。纵观目前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确实存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的语言品格
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语言上既遵照了古典旧体诗词的艺术典范,同时又有所改造和突破,使今人的生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正如臧克家所言:“用旧形式表现新生活,既要遵守旧诗的基本规律,也要有所突破。必须要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①经研究发现,贵州当代旧体诗词引入大量鲜活口语俚语、新词,并且在格律上有所创新。这是语言变迁的结果,也是旧体诗自我调整适应时代的需求。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发展变化最快的,它的更新替代融合了时代元素。梁启超曾经就说过:“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②他希望能使新词语入古风格,从而创造出更有新意的意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词汇入旧体诗词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打破了旧体诗词原本留给读者晦涩难懂的印象,使旧体诗词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而且也给旧体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赵以仁的一首《进肥鸭》中就有这么一句:“法官真面目,竹马旧年华。”③“法官”一词的意义已经今非昔比了。又如安熹的词作《前调――学习》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看农工科技,鹏飞鲲跃”④。“农工科技”一词是新词语,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当然,诸如此类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政治词语“公报”“三中全会”“党籍”等、经济词汇“大厦”“富民”“四化”、科技名词“空航车”等,这些词汇注入旧体诗词中,既能使旧体诗词变得通俗易懂,也能彰显出时代特色。
当代旧体诗词在格律上并没有对传统旧体诗词一味地模仿,它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郭沫若1963年时表示:
“要做诗,要用今天的语言。过于严格的形式上的清规戒律是应该打破的。今天的语言已经不同于古代的语言了,平仄音韵,己有很大的改变。但做旧体诗词的人大多还是悟守着唐宋人的韵本,那是很不合理的。新体诗是基本上是解放了,旧体诗词也应该求其解放。”⑤纵观贵州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在格律上确实有着对传统旧体诗词的突破。如黎盛服的一首《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