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春满铜山.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满铜山.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9/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满铜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这应该是我第五次登上这座山了。很奇怪,对于每到某地后好以文字记之的我来说,前四次居然没有为这座山记上哪怕一个标点,或者是说,这座山在这之前并没有让我有为之心颤的感觉。我是个凡事都讲感觉的人,命题应景之作,我一般是不屑为之的。真实的讲,这座山的味道还是过于寡淡了一些,无论从高度,险度,还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厚度,都显得底气明显不足。至于一座山本应最让人称道的风景,也实在没有可以罗列推广的地方。我思维里一直对这座山的定义,就是一座对那些体能一般平日活动不足的人还能起点爬坡锻炼出点汗作用的高坡罢了。《曹刿论战》里有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观点放在生活里就是说什么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后就不会再有***了。对于风景,此话尤甚。再美的景致,一次震憾,两次平庸,三次定会不以为然了。而这座山,至我第五次能为它记上这篇文字,定有其别于以往而能触动我的地方。是的,触动我的,就是一个叫“三人行”的文学社。“文学社”三个字一出口,一般人定会想到中学大学里那些文学少年青年姿意飞扬的文学小团体,这在以前的校园里很拉风。二十多年前读高中,我就曾发起过文学社,风靡一时引以为傲。就是这个一般人以为应该是少年青年自我标榜的产物,却真实的诞生在几个年过半百甚至古稀之龄的人手里。刘宏波,一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现在某医院担任领导的老男人,“三人行”文学社的发起人,也是“三人行”的灵魂,温尔文雅的外表之下却有着一颗炽热得可以燃烧一切的文学之心。杨祖哲,“三人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我父亲同岁,年逾古稀,却依然活跃得象一个对一切都充满想象与希望的小青年,***,热烈,该写诗写诗,该打牌打牌,活力与精力让诸多青年人都自叹弗如。杨云庭,“三人行”的得力鼎足,亦过耳顺之年,谦恭勤勉,有着丰硕的创作成果。而旗下活跃的当地诸多“文学青年”,我们估且就叫他们文学青年吧,最年轻的也和五十打着擦边球了,问了一下,此类“狂徒”居然有二十多人。而“三人行”诞生的土壤,只是临澧北部一个不足两万人的乡镇。我无可想象,就是在这块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弹丸之地,就是在这样一个物欲至上虚荣浮躁的现实里,就是在这个把喝酒唱歌打牌出轨当成消谴主旋律的娱乐环境中,还有这样一群“宝里宝气”的人聚在了一起,只是为了一个叫做“文学”这样一个虚无得如天外来物的东西而神魂颠倒,而往来奔走,而振臂高呼。他们愿意为这个东西吆五喝六,为这个东西呼朋唤友,为这个东西帖钱赔本,也可以为这个东西怒骂嬉笑,为这个东西大张旗鼓,为这个东西义无反顾。这个已物化得视“文学”为异物,视“文学人”为异类的社会,还能有这样一群人执意为这份看似虚无得难以产生效益的东西坚守,冲锋,争夺,还能有人愿意以已之力由已之心来唤醒很多人心里曾经的那份精神狂热而劳作,耕耘,播种,除了无以想象,更多是感动,敬佩,还有温馨,甚至还有些唏嘘,为他们的执着,也为他们真正的幸福。所以,接到“三人行”的邀请,我推掉了众多功利的事务,也以一个文学青年本应的***还有速度,如一尾被春水激活的黄板鲷,飞一样的越山涉水,而迫不急待的成为其中一员了。我想,那一刻,一切都似已不重要。重要的,我需要享受这份在这个社会已成为奢侈品的精神快乐,我需要在琐事纷扰的困裹里找一个撕碎自己物欲的理由,我需要一针助燃剂在这个春日里将俗事缠身的自己还原成十八岁时追梦少年的模样。其实严谨的刘社长对此次联谊活动煞费苦心,计划设计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