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文档名称: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x

格式:pptx   大小:8,798KB   页数:1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23 文件大小:8.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述
1. 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2. 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3. 污染物的来源
4. 污染物的净化方式
(1)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物。
(2)碳氢化合物(HC):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产物。
(3)氮氧化合物(NOx):在燃烧过程中和排入大气后造成的氮的各种氧化物(NO、NO2为主)的总称。
(4)颗粒排放物(PM):主要是碳烟、未燃燃油和润滑油液态颗粒,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硫化物、含金属的灰分等。
(5)二氧化碳(CO2):燃烧的必然产物。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
概述
1. 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2. 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3. 污染物的来源
4. 污染物的净化方式
一氧化碳(CO)
(1)形成原因
汽油机——主要是由可燃混合气过浓造成的。
柴油机——主要是由燃烧室内部缺氧或温度过低造成的。
(2)危害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能以比氧强210倍的亲和力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向心脏、脑等器官输送氧气,从而引起各种中毒症状,直至使人窒息死亡。
概述
1. 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2. 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3. 污染物的来源
4. 污染物的净化方式
碳氢化合物(HC)
(1)形成原因
汽油机——主要是因为低温缸壁的冷激作用,使火焰消失;电火花太弱,不能点燃混合气;进排气门重叠期间,新鲜混合气泄漏;曲轴箱窜气,汽油箱或化油器浮子室内汽油蒸发等。
柴油机——主要是混合气形成不良或温度过低而形成。
(2)危害
HC吸入人体后会破坏造血机能,造成贫血、神经衰弱等,同时也会致癌。
概述
1. 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2. 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3. 污染物的来源
4. 污染物的净化方式
氮氧化物(NOx)
(1)形成原因
NO是在燃烧过程的高温条件下生成的,其生成量取决于氧的浓度、温度及反应时间。废气排入大气后形成NO2。
(2)危害
NO吸入人体后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障碍。NO2会造成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性,使血液输气能力下降,轻则引起呼吸异常、胸痛、恶心、咳嗽,重则导致肺气肿,直至死亡。此外,它还易于HC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素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
概述
1. 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2. 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3. 污染物的来源
4. 污染物的净化方式
颗粒(PM)
(1)形成原因
碳烟是由烃类燃料在高温缺氧条件下裂解生成的。
(2)危害
m以下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吸入肺叶后会吸附在肺细胞上,其中可溶性有机物、多环芳香烃等是致癌物质。
排放指标

在一定排气容积中,有害排放物所占的容积(或质量)比例,称为排放物的浓度。体积分数通常以%和10-6(百万分比)表示,质量浓度常用mg/m3计量。

用单位时间内(或一次试验)有害排放物的质量排放量G来衡量,单位是g/h(或g/试验)。

每单位功率小时排出污染物的质量称为比排放量[g/(kW·h)]。
第二节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一、CO的生成机理
一氧化碳(CO)是碳氢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的中间产物。CO生成的机理比较复杂,但一般认为,燃料分子(RH)经高温氧化生成CO要经历如下步骤:
RH→R→RO2→RCHO→RCO→CO
这里R代表碳氢根。CO在火焰中及火焰后,以缓慢的速率氧化成CO2。
二、HC的生成机理
未燃碳氢化合物(HC)的生成与排出有三个渠道:
排气:占6O%以上
曲轴箱窜气:占25%
蒸发:占15%~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