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广播新闻讯头刍议.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播新闻讯头刍议.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9/2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播新闻讯头刍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播新闻讯头刍议
(杨俊平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新闻为吸引听众,在导语上做了不少文章,把导语置于讯头前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增强广播新闻可听性的同时,也使一些广播新闻工作者误以用之。本人就这个问题略谈一下,以引起同仁的重视。
何种新闻导语宜置于讯头之前
在广播新闻中为把新闻点首先告知于听众,同时打破讯头写在导语之前的传统模式,广播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的方式,即把导语置于讯头之前,如“包头壕赖沟一铁矿1月17号发生透水事故,35人被困井下,抢险救援工作正在进行,请听内蒙古台记者梁瑞清发回的报道:(出记者的现场口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条新闻都适合这一新的方式,适合这种方式的也无非就此几种。其一,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描述性的新闻。这种新闻往往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自己的耳目亲听或亲睹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正在发生的过程,以第一人称叙述新闻。其二,某种措施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某种效果,可作为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即使如此,记者在叙述时也应以某一现场或某一人、物为切入点叙述,之后由点扩大到面,形成报道的整体。由此分析,导语宜置于讯头之前的新闻最适合于现场感强的报道。
如果没有现场感的新闻,也采用这种方式,听起来就不太舒服,给人一种
“假”的感觉,这样也就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明天自治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就要开幕了,今天政协召开会议要求大家增强责任感。内蒙古台记者珠兰发回报道说,……”。这条新闻写成传统模式听起来要比新模式好听,“内蒙古台记者珠兰报道:明天自治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就要开幕了,今天政协召开会议要求大家增强责任感。……”。
二、规范新式讯头
讯头置于导语之后,导语宜置于讯头之前的新模式,讯头需要规范。在内蒙古电台(包包括中央电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