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18/9/24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是一份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曲江新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称号后,进行战略转移的开篇之作,是曲江新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陕西省委常委会研究支持西安建设发展的专题会议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建设“人文、活力、和谐”西安,践行“文化强”战略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曲江新区文化自醒、文化自觉从而进入文化自为、文化自由的重要标志和正式宣言。纲要的发表,表明我市、我省文化产业正以一种全新的、领先的姿态跃上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必将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曲江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其发展领域
(一)曲江文化产业是指曲江新区内外,由区内机构、企业投资创办和区外机构、企业在区内创办的,以文化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为主要业务,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
(二)曲江文化产业是本区域及其辐射区域的主导产业,并肩负示范全国、统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
(三)曲江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十大领域中的四大领域,即在新闻、出版、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艺术、网络、休闲、广告、会展、艺术品拍卖、文化用品生产营销等十大领域中,结合曲江自身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以文化旅游业、影视演艺业、会展创意业、传媒出版业为四个核心领域。此外,兼及广播电视、网络、体育、广告、科教、文化艺术品、酒店、餐饮等产业门类,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曲江文化产业充分依托现有城市产业基础,并与其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互动发展。如:动漫产业将依托西安高新区的软件产业园,印包产业将依托西安经济开发区的印包产业园。
第二条  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和产业集聚作用,打造人文、活力、和谐西安的示范新区,率先实现“文化强”,努力为陕西省、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振兴拓出新路径,做出新贡献。
(三)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曲江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国际化路线,文化产品开发和品牌营销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注重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五)以重大项目带动和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条  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的编制依据
本纲要编制依据: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2005年)
《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2006年)
《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曲江新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本纲要。
本纲要规划时间区段为2007年—2012年。
第二章    策略与原则
第四条  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并举
(一)文化事业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大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文明高尚,拒绝封建愚昧,反对唯利是图。
(二)文化产业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创作个性;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文化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鼓励本土品牌,鼓励原创,鼓励差异化服务。
(三)政府责任和投资导向: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文化产品由政府投资,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提供,产业责任由企业承担,事业促进产业,产业反哺事业。
第五条  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机构、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坚持扶优扶强,吸引大品牌、大企业入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支持非公有制文化机构、企业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第六条  以文化工程建设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的宏观导向作用,以项目投入和政策性投入为主,对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工程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加快发展一批对文化产业具有较强支撑、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工程项目。
第七条  推进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嫁接、融合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方式,推进产品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旅游、影视和演艺后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开发,积极开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