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临终关怀护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临终关怀护理.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临终关怀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39-01
临终关怀(hispice care)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临终关怀护理是对那些已不能治愈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身心整体护理。其护理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提供精心照料,解除躯体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其做人的尊严,提高其尚存生命质量,并给予家属心理关怀、最终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1 临终护理的发展
临终关怀组织是桑得斯博士1967年在伦敦首创的“圣克斯多弗临终机构”。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随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地相继展开,1992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1998年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开始了国内临终医疗服务。从2001年开始,李先生又每年捐资2000万元给国内20家重点医院,创立了临终关怀病房。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了800例。为关爱生命,造福社会,启迪人类爱心,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临终关怀的困惑
临终关怀措施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中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死亡一直是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的态度。从崔以泰等对大陆居民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因人们对死亡有很高的排斥性,人们基于心理的防卫系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的死亡表现出漠然的忽视。不少人误将临终关怀认为是“***”,所以临终关怀在国人中难以推行。
3 影响临床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因素
传统死亡观的影响
“生死荣衰”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俗,人们用逃避的心理,非理性地对待生命的终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认为死亡是不幸和恐惧的,对死亡始终采取躲避的负面态度,甚至忌讳谈论死亡。一些医护人员也受此传统观的影响,也忌讳谈论死亡,对临终关怀的哲理原则知之甚少,甚至有对临终关怀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我国三甲医院护理的调查中发现,%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没听说多姑息护理这个概念,更不了解临终关怀的哲理与原则。试想,医护人员本身就没有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临终关怀护理的理念知之甚少,又何谈对临终者、国人提供死亡教育,给以精神抚慰,实施全方位、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护理呢。
传统孝道观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观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使国人对临终关怀尚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他们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临终关怀,在现实中排斥临终关怀。在现实生活中,如子女想对亲人进行临终关怀,他们通常将要承受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良心谴责;二是来自于社会的评价,比如
“久病床前无孝子”、“养儿防老”等。因此,国人普遍认为:父母临终时子女只要守在老人身边就是孝道,反之则视为不孝,不愿将老人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为孝道,这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意愿,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实际上,临终关怀的原则是“不以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