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两次分裂
8月1日是中共的,因为在1927年的这一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恽代英等在江西南昌策动部分北伐军共2万余人武装暴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贺龙也自此加入共产党,中共军队由此诞生。为庆祝中共建军90周年,继《建党大业》、《建国大业》后,又推出献礼大片《建军大业》。我今天去影院看了这部戏,觉得《建军大业》电影作品还是比较成功的,叶挺孙子的不满似乎使人们更加好奇,毕竟是当年的热血青年干的事,都是小鲜肉,演技功夫很到位。无论是哪边的角色都没有脸谱化,兵痞也好,土匪也罢,就那样。作品毫不讳言,南昌暴动“我们失败了”。
将一次军事哗变暴动作为建军节,当然只是建的共军,而非国军,党指挥枪,事出有理。宁汉合流,汪精卫喊出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指令再也没有栽赃给蒋介石,可是不敢张扬对李大钊判处绞刑的“罪名”,剧中有张作霖电讯蒋介石如何处置,就是臆想。被抓的、被处决的不仅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张大帅怎么可能征求蒋总司令意见然而作品对四一二事变,宁汉合流,没有交代清楚,让你知其然不知道所以然,文艺作品也不可能完全真实。客观的说,作品的亮点,还算接近历史事实的:
1922年,孙文越飞发表宣言,苏俄保证“绝不移植共产制度于中国”,孙中山同意了“联俄容共”,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在苏俄代表的领导下“借壳发展”,宣传共产主义,壮大自己。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两次东征统一了两广,与汪精卫、胡汉民并列的汪精卫当时倾向于苏俄与中共。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中共的夺权计划在此次会议上得以完全实现。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执委和中央委员中,共产党身份者和国民党亲俄亲共的“左派”分子,已分别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中,中共党员占了大多数,国民党中央的重要领导职务几乎全部是共产党。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大”上提出的北伐建议,遭到了全体苏俄顾问和中共的反对。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大“后,为限制共产党权力的扩张,在“中山舰事件”后,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就任等职。此后,蒋介石开始着力于北伐,统一中国。北伐军于1926年开始出征,不断取得胜利。在拥有两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贵州7省的省城和主要城市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党部迁往武汉。苏俄和中共及国民党左派趁蒋介石驻节南昌的机会,发动政变,将蒋介石的重要职务免去,汪精卫复任。
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了上海和南京,由中共策划的攻击外国领事馆、教堂、商社的“南京事件”,迫使蒋介石、蔡元培等主持清党。四一二事变,是驻沪守军协同地方势力与赤化武装的报复性冲突,大批中共党员和激进份子被捕,逾百人丧生。4月18日,南京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它标志着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分裂。而此时的武汉国民政府也开始了“分共”。虽然时任的汪精卫仍竭力主张容共,但武汉政府内部的反共情绪越来越明显,共产党掀起的农民运动过火,祸及国民党北伐军中下层军官的家属,共产国际也感到武汉的国民党靠不住,因此密令中共自己组织“工农革命军”,改组国民党武汉政府,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公有制,审判反革命军官,共产国际代表(印度人)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