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美丽中国”建设.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美丽中国”建设.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美丽中国”建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美丽中国”建设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的高度,并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的含义和意义作一解释;其次,指出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将会遇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难题;最后,结合我国古代传统生态伦理观和现代西方环境学者的一些观点论述了环境伦理学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启示价值。
[关键词] 环境伦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99-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将其摆到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强调“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我们党已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将它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含义与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一个美好的愿景。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如此动情的语言勾画出
“美丽中国”的新画卷:“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在将来的国家建设中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党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负责的态度。“美丽中国”不仅是伴随生态文明理论的诞生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一个美好目标,我们要认真对待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与生活环境,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集中体现,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存状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又集中地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人对待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但不能一味地强调“返朴归真式”地旧时代自给自足地田园式生活,而是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设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化,也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伴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二、建设“美丽中国”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
正如胡***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也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