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慢城市成都.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城市成都.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5/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城市成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城市成都
“成都是出了名的慢城市,但并不代表这里的创业者工作不努力。相反它能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在工作时感到更沉稳和安全。”刘张博是成都移花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这家公司推出过“酒店达人”等移动应用。
最初选择在成都创业,刘张博几乎没有多想,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非常宜居。而且,他做的是互联网行业,只要有一台电脑、能联网就OK,加上有应用商店这样的平台,无论办公室在哪里,都可以完成开发和产品上市。所以,2009年刘张博从加拿大回来就把公司开在了成都。
2011年,这个当时仅10余人的成都团队获得了创新工场的投资。在北京经过了7个月的孵化之后,刘张博又把团队带回了成都。
除了移花互动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最近几年,成都的游戏公司也初具规模,包括投资资源,都有聚集效应,似乎正在成为成都的一个新的创业特色。
2013年2月,成都墨龙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双流机场的黄金广告位上树起了4块巨大的招聘广告牌。“回成都做月营收4000万的网游大作!”墨龙科技是一家网游公司,CEO徐宇兵说,希望通过这个广告吸引春节期间返乡的IT人,把北上广的精英人才都吸引回来。
成都的创业者更坚持
“北京是一个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地方,当不确定做什么的时候,那里是一个很适合的地方。当你已经确定了要做的事,要排除外界干扰、沉下心来专心做事的时候,成都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北京的时候,刘张博接触到非常多的创业者,也会去一些创业沙龙,参加一些聚会。回到成都之后,他明显感到成都的创业者不爱扎堆,大家都只是闷头在做自己的事情。“可能因为大家都很熟悉了,知道彼此都在干什么。而且在成都真的很难找到跟自己做类似事情的同行,大家的交集很少。”刘张博说成都的创业者似乎更专一,死磕精神更强一些,有一个想法就会坚持做很久。他归因于“受到的诱惑少了”。
回到成都之后,移花互动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两年时间,团队从最初的10多个人扩增到30多人。“酒店达人”之后,又陆续推出“租车达人”“火车票达人”“打车达人”“影讯达人”等系列App,后来他们将这些App集合在一起,推出“出门儿”,围绕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融同样一笔钱在成都花,公司肯定会过得比在北京好。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活得久的几率也更大一些。”这个账确实好算,在北京租个办公室,价格都是按照每平方米每天算的,在成都是按照每平方米每月计算的。刘张博说,在北京孵化的时候,他们租了个房子,大家都住在一起。回到成都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这个感受真的是天壤之别”。
刘张博的工作日程里,每个月都至少要出一次差。对于O2O的项目,只有背靠广泛的线下资源,才能近水楼台,所以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公司会选择把一些部门放在北京、上海。成都没有大的酒店集团,按理说,要获得更多酒店资源,移花互动也应该这么做。但从成本考虑,刘张博设法回避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选择与大型OTA平台合作,这样就不用一家家酒店去谈,只需专心做上层产品,做好服务对接就可以;另一方面,他用频繁出差来弥补资源获取上的不便。
“即使这样,出差的费用也比把公司放在北京、上海成本要低。”刘张博说,“所以,还是要看企业阶段性最需要的东西。”
当然,除了运营成本的控制,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创业,还需要有足够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融资资源。刘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