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月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88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和蓝芩口服液。观察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显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和口腔溃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蓝芩口服液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皮疹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范畴,此类儿童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的发病率较高。导致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是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等。临床及时有效救治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本文观察蓝芩口服液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上述患儿诊断符合2010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上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部位有斑丘疹疱疹等,口腔黏膜散在疱疹,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其中小于3岁患儿共61例,大于3岁患儿共33例;对照组患儿共94例,男48例,女46例,其中小于3岁患儿共60例,大于3岁患儿共3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解热类药物退热等。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每天5-10mg/kg,分3次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和蓝芩口服液治疗,利巴韦林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蓝芩口服液每次5-10ml口服,每天3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体温、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消退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新疹出现;观察两组患儿玩耍和进食情况;记录例数那还行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显效时间。
-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基本痊愈,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新疹出现,患儿一般情况转好,能够正常进食和玩耍,为显效;患儿治疗3-6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没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治疗7天后,体温没有恢复到正常范围,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较治疗前没有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有新疹出现,进食受限,为无效。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期常见肠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病毒71型感染为主。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