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黑龙江省情.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黑龙江省情.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9/2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黑龙江省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黑龙江省情
地理地貌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北东—南两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松嫩平原循着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一线相通。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米~10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台地(海拔高度200米~35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50米~2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28%。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黑龙江地区的现代地形,是在长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历史沿革
大约四五万年前,古人类就已生息活动在黑龙江地区。早在先秦时代,肃慎、东胡、秽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区。例如,夏商周时期,生息在黑龙江地区的先民有肃慎人和索离人等,并已向中原朝贡。公元前4
—3世纪,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秦以后,在黑龙江地区生息活动的先后有挹娄人、夫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698年,粟末靺鞨人建立唐地方政权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东部和南部。713年,唐在渤海国设忽汗州都督府。726年,唐在黑水靺鞨(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地区)设黑水都督府。792年,唐设室韦都督府,地辖今黑龙江西部。辽归东京道管辖。1115年,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击败辽军后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市白城古城)。金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以上京路下辖三路,即恤品路、胡里改路、蒲峪路;在两个地区设泰州和肇州。蒙古汗国灭金后(1234—1271年),设开元、南京两个万户府。元(1271—1368年)在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水达达路,以及蒲峪路屯田万户府和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明(1368—1644年)设奴儿干都司。清(1644—1911年)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清末开禁后,关内大批汉族人移居黑龙江。民国以后(1912—1932年),以松花江为界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伪满洲国(1932—1945年)成立后,划分为龙江、滨江、牡丹江、黑河、北安、三江、东安、兴安省。解放战争时期,分为黑龙江、松江、嫩江、合江、绥宁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和松江省(省会哈尔滨)。1954年,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市。
气候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10℃积温在1800℃~2800℃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左右;山区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100℃~170℃。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资源
【土地资源】
(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在农用地中,,%;园地面积6万公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