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对高血压患者使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将164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进行防治;研究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防治。对比防治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两组防治前血压差别不大;防治后都有降低,但研究组的情况较好;同时研究组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优良率也更高。结论三级管理模式是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综合防治
高血压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有2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而年死亡人数在150万左右[1],给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也越来越注重对该病的防治。我们对82患者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行综合性防治,具体为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2年2月的164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2例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46-78岁,平均(±)岁;初中及以上学历76例,小学6例。对照组82例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48-75岁,平均(±)岁;初中及以上学历77例,小学5例。所有患者都为本社区常住人口。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进行防治,如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指导药物的服用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研究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防治:①成立管理小组主要由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组成,并进行相关培训,明确职责。②护士,深入家庭对居民进行全面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临床症状、家族史、血压情况、生活习惯等;向患者发放健康小册子,普及血压的测量知识以及可能造成影响的生活方式。③执业助理医师,为筛选的高血压患者单独建立档案,根据血压、使用的药物等情况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时进行随访。④医师,指导执业助理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开展防治讲堂,像患者讲解相关知识。防治时间为一年,对比防治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知晓情况的判断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优:总分90-100分。良:70-89分。差:70分以下。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防治前血压研究组防治前的收缩压为(±)mmHg,对照组为(±)mmHg,相比较t=,P>,差别不明显;研究组防治前的舒张压为(±)mmHg,对照组为(
±)mmHg,相比较t=,P>,差别不明显。
基本情况两组在防治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及随访丢失案例出现。
防治后血压研究组防治后的收缩压为(±)mmHg,对照组为(±)mmHg,相比较t=,P<,差别明显;研究组防治后的舒张压为(±)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