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听于漪报告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听于漪报告心得.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9/2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听于漪报告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于漪报告心得
听完于漪老师的报告,我久久地沉浸在她那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中,久久地被她的铿锵之言震撼着,感慨着,思索着。。。。。。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于漪老师在杏坛上辛苦耕耘几十年而毫不厌倦?是一种奉献精神?会是单纯的一种乐于奉献精神吗?是爱?那又会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怎样深的爱呢?
“两把尺子”的严谨师德
“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汉代的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讲: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仪者”。“智如泉涌”,就是你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形可以为表仪者”,就是你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育人先育己”。于是,她为自己准备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就是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长处,“长善而克其不足”, 学会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她说写“教学后记”非常非常重要,主要记两点:一是自己的不足,二是学生的闪光点。在文革时,她被荒废了三年的大好时光,至今她仍耿耿于怀。于漪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同时,她也很乐于学****别人的长处,她讲到自己年轻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在她刚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时,有一位老语文老师在听了于漪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后,说了一句至她今不能忘却的话,“你还不知道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这对她来说是致命一击,但她没有灰心,并暗暗对自己说:“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从此她更用心用劲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上。她,霜发斑白、清瘦文弱、粗衣素面,但那双似乎总在热情招呼着什么的眼睛充分的显示出老太太的干练与果断。在于漪老师做报告时,礼堂里鸦雀无声,只有于老师的声音在激烈的奔跑冲撞。她是那么激动,几乎要从座位上拍案而起。她坐在台上,那热烈的情绪却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个人,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你会感叹,那温柔的外表怎么能包容那么刚直的品格?那瘦弱的身躯怎么能蕴藏那么强大的力量?那给养了无数心灵的心怎么还那么富有年青的活力?
于漪老师的谆谆话语,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份神圣的职业,更清楚的感受到自己肩头那份沉重的使命感,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庆幸自己选择了教育这块多爱的土地,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榜样激励的高尚人格
在于漪老师作报告时,她是那么的敢于讲心里话,讲真话。从不趋炎附势的去讨好某个领导和某个权威。于漪老师的报告总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她的浑身充满着浩然的正气,让小人感到无地自容。她说做人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 她还说在她的心目当中有许多榜样,她不仅牢记“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而且一直追求一些光辉的榜样。比如大家都非常崇敬鲁迅先生,他在北平师范大学教课的时候,不仅是课堂上坐满了人,走廊也站满了人,走廊里站不下了,就到操场上去上课,把饭厅里的方桌搬到操场上,周围全都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