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津高新区规划建设实证研究
李威
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津高新区规划建设进行实证研究,重点从用地布局与建设规模、空间形态与适建
类型、行业门类与空间效益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本文对天
津及全国高新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天津高新区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空间形态
前言:
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以来,为城市的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成果转化等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
快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高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首先,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用地类型逐渐突破了单纯的工业用地性质,呈现多元化趋向,
给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二,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开发模式也日趋多样化,涌现出“孵化器”、“创新
基地”、“动漫基地”等新模式、新类型,给相关的管理技术规定提出了挑战。第
三,高新区的高起点、高水准建设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因此,本文将从城市产业空间形态与用地发展布局
角度,综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产业经济等相关领域理论,针对天津高新区的
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天津高新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高新区起源与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建设高新
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强科研与生产的
结合,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完
善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的高新区类似于国外的高技术区、科学园区和科
学城,是一种以加速高技术研制及其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于本国或本地区工业现
代化以及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而设置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基地。
1545
高新区的起源
园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 世纪位于非洲的腓尼基。1547 年意大利在
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的雷格亨自由港区则是近代第一个典型意义的园区。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园——斯
坦福研究园,后来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硅谷”,堪称园区的典范。1957 年,前
苏联开始筹建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
它是世界上最早冠以“科学城”名称的园区。战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
产国际化的推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利用外资方式的变化、港口的开发与完
善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自由港、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新型园区也得到了
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经济逐渐回升,这一时期,园区不仅在美
国获得蓬勃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及
地区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等,也相继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园区。
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新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
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在国际上称为科技工业园区),高新区特别是
国家级高新区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