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张中丞后叙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2、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特征。
3、学习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熔于一炉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文句,准确翻译全文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读传记。爱英雄人物,做好汉男儿,这是我们少年人的追求。这篇文章就为几位安史之乱中的英雄作了的一篇叙。是一篇后叙。读起来让人血脉贲张,豪气顿生。年轻人特别要受到精英人物的精神滋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
1、张中丞,即张巡。唐玄宗开元末进士。安史乱起,张巡起兵抗敌,后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巡降贼有罪的流言。韩愈感愤于此,遂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文中关于南霁(ji)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介绍书序:古代序文中,除了赠序之外,另一类就是书序。书序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内容加以评论。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可能超过书籍本身。书序的写作手法,或侧重于议论,或侧重于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表达思想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度。因此有一部分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3、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他推崇入学,排斥佛老;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pian li)文风,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已出。
三、内容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第二部分(2-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
第三部分(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第四部分(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凭文章自负,写这篇传记也写得很详细周密。然而还是遗憾有遗漏的地方,没有给许远立传,又不记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而职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可是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而处在张巡之下,全无猜疑和妒忌,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业和荣誉。睢阳城陷落而他被敌人俘获,只是与张巡死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已。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明白理解两家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是接受被俘,怀疑他是怕死而向叛贼说了屈服的话。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守卫一块小小的地盘,吃他自己所爱之人的肉,来与叛贼抵抗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围城中困守时,外面没有一点援军,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与君主而已,而叛贼告诉他们国家已经灭亡,国君已经不在了。许远看到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贼来得越来越多,一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外面已经毫无援兵可等待而仍然拼死守城,人吃人都将要吃光了,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的了。哪有城被攻破,自己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自己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最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