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航海类专业论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航海类专业论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9/2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航海类专业论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航海类专业论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
【摘要】结合高级航运人才供需矛盾和流失严重的现状,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特点和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分析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创新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就业现状;人才流失
随着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协调下,用人单位与学校充分协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使得航海类专业学生择业选择不断扩大。然而,近年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分流现象较为严重,上船工作的毕业生流失率较高,造成航海类专业人才资源严重流失。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航海人才的需求,特别对远洋高级船员需求的持续增多,导致远洋高级船员和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我国航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意向展开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便更清楚地掌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意向、择业现状等方面情况,充分反映目前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一直呈现出供不应求、逆势走强的就业状况。近几年我国各类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供需比达到1:3,这与国际、国内的就业需求形势紧密相关,也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总体规模有关。
然而,航海类专业学生群体的择业取向却在与市场接轨中逐步趋于理性和务实,对理想的追求正逐步淡化,在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注重自我发展的特点。择业时对职业经济价值的考虑与日俱增,个人发展前景成为多数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就业去向方面部分学生不愿上船工作或不愿长期在船上工作,造成择业意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虽远远高于陆上专业毕业生,但真正到航海类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考研、考公务员的比例却逐年上升,使航海类专业人才资源严重流失,与国内航海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形成了极不和谐的状况。

为更清楚地掌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意向、择业现状等方面情况,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意向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大连海事大学2010届、2011届和2012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调查内容涉及就业准备、就业期望调查,以及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问题,调研时间集中在每年的12月份。

从图表可看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的比例保持稳定,部分学生持有“想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否则暂不就业”且比例逐年增加。说明在“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用人单位与院校充分协商,毕业生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前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就业政策下,航海类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己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不想到航运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航海类专业人才匮乏。
,缺少明晰的自我认识。
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甚至觉得悲观和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认识较为模糊。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择业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一问的调查结果按所选比例高低依次为:父母(%、%、%)、朋友、不受他人影响、任课老师和指导员。说明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亟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知识、求职技巧;二是能够帮助毕业生了解目前的就业现状和政策;三是学校组织的就业专题讲座和相关活动,使毕业生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了就业方面的知识。
、主动性不够。
选择有效的求职渠道,能够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从图表不难看出,校园招聘、双选会仍是航海类专业学生期望的求职主渠道,各类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求职信息,但毕业生对社会资源的运用以及对社会就业服务的参与程度均很低。如何激发学生利用外部资源的积极性,特别是如何通过实****等环节推动他们多方面获取就业信息,是今后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开拓等工作领域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培养社会需求型航海类人才

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分阶段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结合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以心理测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为主线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讲座、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