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水解酸化池.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解酸化池.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9/27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解酸化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水解酸化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取代初沉池的作用,主要用于有机浓度高、,可以在短的停留时间和相对高的水力负荷下获得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并可以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以利于好氧后处理工艺。
水解工艺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确定水解的工艺设计,水力停留时间、搅拌方式、循环方式、污水回流方式、出水方式等。

池深:应大于4~6m;
水力停留时间:5~8h;
污泥浓度:MLSS=10~20g/L;
溶解氧:≤~;
PH值:~;
水温:≧25℃效果较好;
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应区的配水孔流速v=~;v不宜太小,以免不均,出水管孔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5mm,一般在15~25mm之间。
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质见:表4-4-1
4-4-1 水解酸化池进出水水质表
水质指标
COD
BOD5
SS
进水水质(mg/l)



去除率(%)
20
15
10
出水水质(mg/l)

1549


(1)水解池的池体尺寸
①水解池容积

式中:V——水解池容积,m3;
——设计流量,m3/h;
HRT——水力停留时间,h。
②水解池高度
水解池的经济高度(深度)一般在4~6m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之下这也是最优的运行范围,故取水解池高度为
H1=。
为了保证污水进入池内后能与活性污泥层快速均匀地混合,在池体下部专门设有多槽布水区,。
池内实际有效高度为:H2 =H1+=+=
水解池实际总高度为:H =H2+h=+=
③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H1=,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为:
~,符合设计要求。
④水解池的分格
水解池的有效表面积:
考虑到有效截面积太大不利于布水,同时考虑到设备检修、池体清洗,拟将水解池分成四格,采用公共壁,联体建造,则每格长为10m,宽为6m。
(2)配水系统设计
为了布水均匀与克服死区,水解酸化池底部按多槽布水区设计。
常用的布水系统一般有穿孔管布水器、带反射翼板的单孔反射布水器、脉冲布水器等,为了布水均匀,所以选用带反射翼板的单孔反射布水器。
带反射翼板的单孔反射布水器采用一管多孔配水方式,沿配水槽槽长方向间隔布置配水干管,管径为DN150,干管两侧沿槽宽方向对称布置配水支管,管径为DN100,这种配水系统的特点采用较长的配水支管增加沿程阻力,以达到布水均匀的目的。每根配水支管下部间隔开有布水孔,布水孔孔径取25mm,布水孔正对池底,孔口向下距池底200mm,布水孔两侧安装有45°反射翼板(导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