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9/27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
蔡宏光
吉林省双辽市中心医院吉林省双辽市136400
【摘要】目的:在本文中,探讨采用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缓泻急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头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在ASS量表中,可见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的要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在CSI痉挛指数中,可知观察组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较治疗前均有效。结论:运用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具有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以及推广。
..
关键词补缓泻急法;脑中风偏瘫;肌痉挛;临床观察;治疗效果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在本文中探讨了采用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收治的患有脑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都符合脑中风的诊断标准。按照病患者就诊的单双号来进行分组,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病患者,两组病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我国中医管理局关于脑中风疾病的诊断标准:第一点,临床主要症状:病患者出现半身不遂,神志出现不清醒,说话表达不清晰或不语,病患者骗着身体的时候感觉到异常,口舌不正;第二点,其他的临床症状包括了:病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喝水发呛,眼睛瞬间斜视,共济失调;第三点,病患者在发病之前出现了多方面的诱因,经常出现先兆性的症状,而且发病的情况紧急;第四点,病患者发病的年龄大多数处于40岁以上,而且具有上述主要症状至少两个,或者一个主要症状两个其他症状,通过诱因以及其他先兆症状的结合进行诊断,即可确诊为脑中风。
(2)西医诊断方法。以1997年我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的学术会议关于脑中风偏瘫疾病的诊断标准作为参考。

对照组:该组病患者采用了电针配合头针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进行针灸治疗的穴位包括了阳明经、太阴经、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合谷以及外观等穴位。所采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泻缓侧补建测手法,采用电针来对穴位进行连续波刺激,每天进行针灸一次,每次针灸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疗程为两周。
观察组:该组病患者采用了补缓泻急加电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病患者在中风之后会表现出病患者的肢体一边比较缓慢,一边则比较急促,当属阴急阳缓,拘急痉挛属实,而缓慢则为虚,在治疗的时候应当补虚泻实,采用提插补上泻,得气后重新提插,采用强刺激的手法,从而给病患者重补重泻。使得病患者局部的痉挛状态得到缓解。病患者上肢的手指以及手腕关节处可以屈曲,手肘关节可以屈曲并且向前旋出,肩关节得以内收,膝关节发生痉挛的部位可以伸直,足内可以向下翻垂,脚趾头可以进行屈曲的动作,属于阴急阳缓的情况,应当进行补阳泻阴,在进行泻阴的时候,应当进行针灸的穴位包括了肩内凌、侠白、曲泽、小海、三阴交等等,得气后重插轻提。采用电针进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