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
——会议组织与会议规则
2010年9月9日
离开了规则,每个人都自由行事,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在一个人民做主的国家里,很少有一门知识能像议事规则这样,只需稍加学习即可如此显著地提高效率。
——亨利·罗伯特
只有有了规则,组织的决定才能够协调一致、前后统一,不会随着领导的反复无常而反复无常,也不会被某些人的强词夺理所操纵左右。对于一个严肃的组织来说,必须时刻维护自己的秩序、尊严和规范。
——托马斯·杰斐逊
前言
“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矣,所以西人合群团体之力常超吾人之上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前言
发言随意。会人员地位相当情况下,常不经主持人同意,
随意插话、“七嘴八舌”打断别人发言。不仅不尊重他人发言
权,而且也侵犯了其他人听取发言人言论的权利,几乎无法
针对发言人言论展开有意义辩驳和讨论。
议题杂乱。较短时间安排大量议题,议题“发散”,议题迅
速偏离到其他议题,或“离散”出无数议题,最终没有哪个议
题能获得充分讨论,与会者也未能深入理性交流。
进程专横。“多数方专横”:多数方漠视少数方权利,以各
种手段阻止其发言;“少数方专横”:在发言和表决权得到尊
重,会议已按“多数表决”原则和民主程序做出有效决定情况
下,少数方仍拒绝接受会议决定,不达目的、势不罢休,以
至会议陷入僵局。“主持人专横”:利用主持会议权力,将自
己意志强加于人。
前言 ——现行会议通病
论争粗鲁。平静开始,大声争吵,指名道姓,人身攻击,
人格和道德怀疑。甚者,“肢体冲突”。不仅未解决问题,反
而增加了仇恨。
决定草率。许多与会者尚未获得发言机会,重要信息会议
上未披露,辩论尚未充分、表决时机并未成熟,就强行将议
题付诸表决。
会议拖延。期待“皆大欢喜”局面,担心表决结果造成与会
人员“分裂”,不愿或拒绝表决。
流于形式。为确保决议顺利通过。采取“突然袭击”、“限制
发言”、“缩短会期”、“虚构或隐瞒信息”等方法操控会议进程。
前言 ——现行会议通病
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罗伯特将军于1876年编撰此书,而
后风行各地。罗氏规则源自议会传统,深谙人性之道,有极
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地维护会议秩序,提高会议
效率,促进会议和谐,维护全体会议成员的正当权利,保障
会议决策的民主、科学和公正。
在美国已经实践120多年,美国90%以上的组织都采用这
一规则开会,其他发达国家也广泛普及了这一规则。
前言 ——《罗伯特议事规则》
防议题分散,罗氏规则要求:同一时间只能审议一个
问题,发言不得超出既定议题;
避免会议争吵无序,罗氏规则要求:任一时刻只能
有一人发言,任何人必须要征得主持人同意,取得发言权后
才能发言;
预防主持人利用其身份操纵会议,罗氏规则要求:意见
相左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时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
该先问他持哪一方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
他有优先权(如果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防止相互人身攻击,罗氏规则要求:所有发言必须以主
持人为发言对象等等。
前言 —《罗伯特议事规则》
一、罗伯特议事规则概述
根本原则:
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
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
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
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
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制约:集体全体成员按照自己意愿选出领袖,
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
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权力
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意志强加在集体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