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公德.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公德.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公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抓紧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生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公德问题:
“公德心”淡薄。在公共场合下,青少年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敬老爱幼、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比比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上车时”,%,%,%的学生见到老人上车后态度是视而不见或指望别人让座。
。许多中小学生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与判断存在有许多困惑与矛盾。大款、大亨、大腕被当作崇拜的偶像,金钱、别墅、宠物被看成辉煌人生的象征。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很难讲清楚”,有的则认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法制不健全,老实人总是吃亏”。综合来看,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取向杂糅,正确与谬误常常交叉并存。
。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相当数量青少年的通病,他们崇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调查显示,“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对参加集体劳动、值日劳动和公益劳动,不是自己值日或没有安排给自己任务时”,%,%。
。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道德动机基本正确,由于意志力不强,导致言行不一;第二种是因为不良的道德认识或情感动机而引起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老师或集体的压力而说假话,言行不一;第三种是道德认识基本正确,由于未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第四种是道德认识正确,但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因而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到。
、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产生扭曲。当代的青少年由于身在社会变革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行为及个性心理特征等与其他时代的青少年有显著不同,特别是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社会公德弱化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指导:
一、加强理论灌输,提高认知水准。
社会公德教育从中小学抓起,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社会公德教育从中小学抓起,首先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统。这个教育系统既要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代表的朴素社会观的教育,进行以“爱亲、敬老、尊师、亲友”为内容的伦理教育,进行以“舍生取义”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进行以自强不息为内容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以“修身克己”、“三省吾身”为内容的修养教育。
进行上述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主要渠道:
、中学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这个重要渠道,进行系统的正面灌输。
通过正面教育能使学生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是非、知荣辱,进而产生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为正确履行公民职责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进行渗透教育。
要通过“双纲”、“双轨”、“双点”同步到位,做到“六有”:根据“双纲”(德育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挖掘社会公德教育的资源,寻找教育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教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