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肺结核和20世纪名人之死.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肺结核和20世纪名人之死.doc

上传人:jq4846 2018/9/27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肺结核和20世纪名人之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肺结核与20世纪名人之死
陈新 
    1919年5月,《新青年》杂志发表鲁迅的小说《药》,作品刻画了一个叫“华小栓”的形象:华小栓得了“痨病”,需要人血馒头才能治愈。“痨病”的主要症状是“拚命咳嗽”和“满头流汗”(小说中语言)。
    1935年,山东济南《青年文化》杂志发表鲁迅《关于新文字》一文,文中对方块汉字进行了抨击:“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这里,鲁迅笔下的“结核”是“痼疾”的代名词①。
    结核俗称“痨病”,过去民间皆称为“肺痨”,中医还称之为“痨瘵”。《正字通》:“痨,今俗以积劳瘦削为痨疾。”西方把肺痨称为“肺结核”,那是因为肺部病理和X光片下肺部有“结节”病灶而得名。结核病的英文是tuberclosis,源自“tubercle”(结节)。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其中80%发生在肺部,因此很多人又把结核叫“肺结核”。
    不幸的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年仅56岁。
    结核杆菌的发现者、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曾说:“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即使那些最可怕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也应列于其后”②。肺结核在西方俗称“白色瘟疫”,夺走了很多人包括很多名人的生命。波兰作曲家肖邦(1810-1849)、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1860-1904)、捷克作家卡夫卡(1883-1924)、德勒(1759-1805)、英国抒情诗人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1795-1821)、英国作家劳伦斯(1885-1930,代表作《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奥威尔(1903-1950)、美国哈佛大学早期捐助者约翰·哈佛(1607-1638)等都是死于肺结核。   
    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也可看到“肺结核”的影子。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小说《茶花女》中,主人公玛格丽特死于“肺结核”。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所患之病也是“肺结核”③。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二十多岁患上“肺结核”,这一病历不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屡有描述,而且还对其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产生了重要影响。④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疾病抗争史。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学会的宣讲会上,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规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这位科学家)。1943年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从此,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结核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和终结。
    作者非卫生专家,因此无法对肺结核的病理和治疗作出专业判断。本文仅从一些简单的史实中挑拣出肺结核这种疾病对于20世纪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可能的些许影响。
    在20世纪,很多名人死于肺结核,当然大都在1945年链霉素发现之前。
    文学领域,现代著名作家萧红(1911-1942)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病逝于香港,终年32岁。萧红(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