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亲近书法滋养性灵
摘要:针对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对中国书法文化渐生疏离的现象,教师可通过欣赏书法作品、研习书法、师生交流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亲近书法,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滋养心田,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亲近;欣赏;研习;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对传统书法文化产生了距离……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中国人应有人文素养的断层或缺失的担忧。
所以,我们要树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观念,对小学生加强书法教育,弘扬中国书法文化,避免出现由外国人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塞与尴尬,为建设文化强国、构建和谐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一、欣赏书法,增强爱国情怀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唤起学生种种不同的美感和情绪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可精心选择历代各种书体的代表作,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线条的形态质感、韵味情趣等神奇魅力。
书法美在线条,亦美在结字,美在章法。如,汉代《礼器碑》结体富于变化,有长、方、扁、大、小等多种字形,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极为生动。全碑的章法也时而端庄,时而放纵。
凡此种种,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细细观察、细细品味,通过笔画、字形等的直观比较,分析局部对比和整体和谐之间的关系,真切感受古人非凡的创造智慧和艺术才能,对古人心生羡慕、敬佩和赞美之情,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且会在反复强化中扎根于心灵,愈加深厚。
二、研习书法,促进健康成长
针对学生民族忧患意识淡漠、自信不足等现象,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认真组织他们研习书法,滋养性灵,重塑自我,发展自我。
,增强自信和意志
教师可先通过书法欣赏,唤醒学生心底“想写好字”的愿望。再组织学生观摩书法比赛、参加书法笔会等活动,零距离亲近书法,倾听书者心声,阅读王羲之、启功等古今名家苦练书法的生动故事,消除学生对书法的神秘感和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然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好字帖,加强示范,从基本笔画到单字再到多个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想写”“敢写”向“写好”逐步过渡。
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以磨炼学生意志;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让他们体验战胜自我的快乐,不断增强自信。
,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小学生做事大多缺乏耐心、恒心,对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学习书法是个长期工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因为书法作品的临摹和创作,都有较严格的程序和法度要求。临摹、创作时,思想要高度集中,不仅要一丝不苟地交代清楚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还要处理好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避让、虚实和呼应等关系,使整件书法作品远看有章法美,近观有笔画美和结字美。
通过科学、严格的书法训练,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养成做事认真、细心、周到和果断等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
,沐浴书法文化
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通过书法欣赏、练习、笔会和评议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汉字是打开华夏文化的一把金钥匙”(黄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