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化EFL课堂教师话语策略研究
正确使用教师话语对激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话语的有效性。实际教学中,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在使用何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教师话语的数量、质量、内容和形式等还未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多数教师没有能力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语言,或者对教师话语的有效运用缺乏认识和敏感性。那么,如何改进现状,提高教师话语促进英语互动教学,使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因此,重视英语教师话语,探索优化英语教师话语质量的策略势在必行。
一、加大有效输入,鼓励学生积极输出
人类习得语言仅仅是通过一种方式――通过理解信息或接收“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来实现的(Cook,2000)。Krashen (1981)的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学为“i”,只有当语言输入为“i+1”时,即略高出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时,学习者才会在理解语言的同时习得语言。,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学,则学习者都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可以说是学生“输入”的最大、最可靠的来源,因此,在课堂实践中能否做到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输出,就是学生使用目的语所“产生”的输出。Harmer把输出分两种:一种是操练性输出,就是鼓励学生使用所学到的特定语言材料进行真实的操练;一种是交际性输出,即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目的语作为交际工具开展活动。因此,为增加课堂的语言输出量,促进语言习得,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操练外,还应多为学生提供交际性输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输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应多提些参考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要多组织些课堂活动,如讨论,表演,辩论等,鼓励学生结成小组、团队,使之形成良性的竞争、研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把握提问技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提问是比较常用的课堂语言实践形式,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更是发挥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提问的问题和方式对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和维持课堂互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提问方式主要有:①指定学生回答;②学生集体回答;③学生自愿回答;④教师自问自答。教师提问应以交际形式进行,通过教师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想像力,而且能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疏通“信息沟”,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应尽量让多一些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小学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需要进行展示性和参考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提问者已知道问题的答案。而参考性提问是指没有确定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个人见解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降低提问中展示性问题的比例,增加参考性问题的设计与运用,促进师生交流,实现教学互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