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考复习指导(思想品德)
第六单元情系祖国
中考考点 17 维护民族团结
考点说明
考点梳理
要点解读
经典试题
考点分析
随堂练习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能级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维护民族团结
知道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
√
√
完成祖国完全统一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
【考点梳理】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聚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维护民族团结
我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享有平等的权利。
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我国,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几年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3)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目标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现在,继续坚持这一方针,不断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目标必定能实现。
【要点解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聚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及做法?
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不做伤害民族团结的事情,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4、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决策及标志性工程?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完成统一,一国两制”。
5、写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习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回族:开斋节;蒙古族:马奶节;白族:火把节…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和群体性。尊重各民族的风俗等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为什么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